自己相熟的老姐妹。
一位被外放的宫姑姑,姓王,大家都随了柳姑姑唤她一声王姑姑。
王姑姑是一位专司药膳调理的姑姑,柳姑姑请她来专门为木柔桑调理身体。
而被贬为庶民的杨子智一家却是有了事,是杨老太君差人来接的木柔桑。
她一进门,便见杨子智、杨君华还有严姨娘抱着杨如诚在老太君跟前。
“祖母,孙媳不孝啊,最近忙得脚不沾地,都不曾多来探望您。”
大概是少了王府的那些破事,杨老太君反而过得十分平静,瞧上去脸色红润了不少。
“快些过来让祖母瞧瞧。”杨老太君对木柔桑这个孙媳十分满意。
“祖母,今儿唤孙媳来可是有啥好事?”
木柔桑见严姨娘抱着如诚一脸的喜色,心中一动。
她又先见过了杨君华并杨子智,这才问了方才的话。
杨老太君回头看了杨君华一眼,见他点头了,才说道:“到也不是旁的事,是为了你大哥的事才打发人请你来的,如今,杨家一起一落,我与你父亲到也没什么,必竟杨家的根基保住了,只是可怜子智却是跟着遭了罪,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大周律法规定,被贬这一家三代不能在朝为官。
好在忠亲王府倒蹋时,杨家已分家了,因此,只判了杨子智这一支,其他的宗亲受牵连的虽不少,但到底根基还在,又有杨子轩这个文伯侯撑腰,自是无人敢在此时踩上杨家几脚,到是比旁的几家老牌贵族过得松泛不少。
“虽说,几大家的根基尚在,但看整个京城,也亏得当年你母亲行事不端,无心插柳却是柳成荫了,如今说来,到是要感谢她把子轩折腾得如此有出息。”
杨老太君当着杨君华的面说这事,木柔桑很是尴尬,一时,立在堂下不知该如何接话。
杨君华在此时却是开口了:“我争了一辈子,也折腾了一辈子,却是临老了发现,这种日子过得也舒坦,平素在家写写字,逗逗鸟,比起同期的几个同僚,却是要好过许多,我也知道足了。”
一想起同期与他一起扶持废帝的同僚,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砍脑壳的砍脑壳,杨君华却只是削去官职、交了几十万罚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