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里,农业科研基地也在新管会动工修建,侯卫东偶尔会去看一看,其他则完全交给了副主任周永泰,周永泰虽然是多年的副主任,却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投资规模的建设,他作为受委托的甲方代表,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工地上去查看,这让侯卫东很是放心。
侯卫东在青林山上的几处石场,这一段时间生意再次好了起来,沙州到茂云的省道已经全线启动,狗背弯、英刚、小弯等几个石场都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生意好得很。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青林山上陆续有修起了许多小石场,碎石协会起初还有些约束力,后来村社干部都有了自己干石场的心思,结果小石场便如雨后春笋般泛滥起来,这些小石场操作不规范,经常出事故,几年时间下来,整个青林至少有一个连的精壮男人倒在石场和煤矿的安全事故之下。
算来算去,只有狗背弯和英刚这两个石场从来没有死人,上青林的人说,侯卫东肯定会看风水,他选的石场都是上青林最好的发财穴,又能赚钱,又很安全。
侯卫东对这种说法也没有解释,任这种说法流行,保持了几分神秘色彩。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他在石场设备与安全的投入很高,安全条例也落实在行动中,他手下员工多是老员工,几年下来都形成了安全生产的惯性,有些小石场来挖人,这些员工看到其他石场的生产条件,都是大摇其头,坚决不肯离开。
钱重要,命也很重要,这也算是青林场上血淋淋的教训。
至于火佛煤矿,由于茂云电厂兑付资金及时,而且全岭西关停了不少小煤矿,煤矿已经能自我循环,不必在抽调青林山上石场的资金,这让侯卫东放心不少。
他如今在益杨蛰伏,有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支撑,心里踏实许多,有时他也暗叫侥幸:“当初自己若是分到县级机关,肯定就没有这些个石场,经济上肯定要差上许多,如果只靠着工资吃饭,又遇到仕途不顺,那就惨了。”
县级机关里有许多老板凳,平时牢骚不断,对现状很是不满,可是真要让他离开机关,他绝对不会愿意,原因很简单:“老板凳们都是没有实权的普通干部,都是靠一点死工资吃饭,工作了十几年以后,没有资本金,没有生意经验,如何能在市场中生存?”
侯卫东想着组织部老詹等老板凳的情况,三分同情,三分理解,三分侥幸。
而杨柳,在夏天结束的时候,接到了正式调令,比预想中还要理想,她被调到了委办公厅综合处,临行前,益杨县新管会中层以上同志给她饯行,杨柳拿出来她的泼辣劲,来者不拒,喝得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