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azure(求订阅)
历时一个月二十五天的时间,仿真软件项目里的气动设计和控制规律验证这两大项目总算是彻底完工了。
从今年的六月底开始,王多鱼就跟范洪庚、姜伯驹等人开过会,强调了关于仿真软件项目商业化的路子。
如今,范洪庚带来了这个好消息,那么商业化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但在商业化之前,关于产品定价收费的问题,却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当然了,这个问题,范洪庚之前就已经问过王多鱼,应该要如何收费,但后者说过了,到时候再说。
“嗯,关于这个收费和销售问题,很简单,直接以单一年度租赁价格提供,客户不管需要什么模块都可以”
听到王多鱼的话,范洪庚顿时有点不太理解,为什么使用这样的收费标准呢?
因为目前市场的领导者cham采用模块化收费模式,每个模块或求解器都有独立定价。
范洪庚他们不太理解王多鱼的这种年度租赁收费模式,为什么不紧跟市场领头羊的收费模式呢?
王多鱼见对方不解,却是没有解释什么,只说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就对了。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仿真软件本来就是新开发的软件,这也是一个新兴市场,cham的模块化收费模式已经执行了好几年,市场已经有验证过了,不太行。
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客户其实是很难事先确定自己需要哪些模块的,特别是在考虑投资新技术的时候,更是如此。
而哈工大的仿真软件如果能够提供这种‘一价全包’的收费模式,客户们肯定更加感兴趣一些。
毕竟这种新技术研发,对很多模块、求解器的需求都是无法事先确定的,但项目研发时间却是能够有个大概的预测。
“好的,王教授,那我们就按照这种收费模式来收费,营销方面”
范洪庚汇报过后,王多鱼感觉没有多大问题了,便让他们自己忙碌去吧。
不过接下来他们肯定还会遇到其他问题,比如之前王多鱼提及过的关于现场团队运营模式。
仿真软件项目还需要进行开发,所以哈工大校园内肯定还需要留人,而且是留很多科研人员的那种。
如此也就意味着,前往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的职员就不会很多。
换句话说,现在还是需要继续招人,否则的话,根本就不够。
甭管他们如何分配,王多鱼都是已经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详细如何进行,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