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与桥桩上原有的钢材勾连在一起,然后用木板在周围支出模子,最后往木模中倾倒泥土和石块。
等这道工序完成后,船上便会有身穿黄衣之人朝模子一指,射出一道黄光,将里面松软的泥土先融化,再凝固,把泥土化作坚石,加高着河道中的桥桩。
可以预见,之后再拆掉模子,已经铸成的桥墩坚若磐石,固若一体,不会垮塌。
今年七岁的司马炎,生平第一次离开生活了七年的河内郡,在路上看到什么都感觉新鲜。
他趴在窗口边,指着正在施工的桥桩大呼小叫道。
“爹,爷爷,这就是你们以前说的道术吗?”
孩子还小,他爹司马昭愿意耐心回答他的所有问题。
“并非道术,这是神官们施展的[化泥为石]之术,是黄天赐予信徒的神术。
虽然使用时需要消耗神力,难以用于大规模工事修筑,但我太平道国能在崇山峻岭中铺路,在深谷大河上架桥,拥有并治理今日这种广阔的疆域,这门专用于修筑工事的神术居功甚伟啊。”
司马炎立刻大叫起来。
“那我以后也要当神官,当神官,造大桥。”
旁边今年六十四岁的司马懿大笑了起来,笑完后又耐心道。
“炎儿,神官不好,神官的一切都是黄天赐予的,既能赐予,便能褫夺。
你以后要当道士,因为道士的本事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谁都抢不走。
等你再长大一些就懂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能决定的事情才能算数。
至于别人承诺你的,统统都跟眼前的风一样,根本就抓不住。”
说着,司马懿指着眼前的两座大桥道。
“就以眼前的这两座石桥为例子,二十年前修跨河大桥的时候,轵县和温县两地争执不休,都想要要把桥放在自己境内。
当时道国的高官最终裁决,先在温县修第一座,待日后要修第二座桥的时候便在轵县修。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第二座桥也动工了。
但是物是人非啊,只因为温县出了个道士的缘故,道国便以旧桥修建时所加钢筋不足、老旧不堪为由,仍要在温县修新桥,据说日后还会把旧桥拆掉。
炎儿,你说,轵县能找谁去说理?
所以啊,你以后要当大道士,同时也别太相信别人的承诺。”
祖孙三人就这样说说笑笑,坐着马车跨过了黄河。
接下来出现在车窗两边的,便是连绵的麦田。
现在已是六月,是麦子成熟的季节,
行在官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