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找吴希曾吴先生看过,他说,那是国内已经发现的矿藏中,品质最好的啊。”
郑毅闻言又看向两个美国专家。
“如果是高品类矿石的话,先上重选机应付着,先把厂子转起来,应该是可行的吧,这样的话固然会影响矿上的产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但速度上应该可以快很多吧,重选要比浮选,不管工艺上还是技术设备上,都容易得多,不可以先对付着干么?
何况重选挑剩下的矿石,完全可以等浮选设备到了之后再重新筛一遍,这样,不行么?”
吉隆坡的锡矿是没有选矿的过程的,马来西亚的锡资源非常丰富,挖出来的锡矿用肉眼都能分辨出其中成色。所以李孝式和李季谦俩人虽然是开矿的,但对选矿这一块并不算了解,基本是怎么忽悠就怎么是的,不过郑毅就没那么好忽悠了。
两个美国人听他这么说,又不禁对视了一眼。
心知,这是遇到懂行的了。
却道:“这个么……其实据我们了解,你们的矿藏品质并没有李先生他说得那么好,所谓的品质高,应该只是在你们中国来说的,按照国际上的标准的话……恕我直言,可能这个矿的品质只能算……一般。”
郑毅:“哦~,是这样?”
“是的,没错,就是这样。”
“真是这样?”
“当然,我用我工程师的名誉跟您保证。”
“哦~,这样啊。”
郑毅不置可否,毕竟他又没去过那个矿,这儿也没有现成的矿石能化验一下。
不过他如果没记错的话,至少在现代社会,汞这个东西,中国应该是主产区吧。
中国的矿产资源虽然不算丰富,但有些种类的矿,还是能占据全球矿藏的半数以上的,据他了解这种“中国矿”之中,就包括了汞金属啊。
在中国品质算好的,怎么跑世界上还成了一般的了?
当然,他也叫不准,毕竟他了解到的都是现代社会的东西,万一,这玩意虽然国内有很多,但民国的时候没有发现呢?
他对民国时期国内的矿业发展情况确实是一无所知的。
只是他这下却是对这两个美国人所谓的技术设计方案留下了个心眼,开始仔细地审查了起来。
‘总觉得这两个家伙,没安好心啊。’
“配套很完善啊,伴生矿是铜和铁么?高炉是……哦,两位美国专家,既然客户这么着急,为什么还要上这么大的炉子呢?
水银的沸点那么低,没必要上这么大的炉子吧,至于伴生的铜、铁,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