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主动提出了条件,她这也算是立下了大功一件了,至于是不是狮子大开口,能不能应下,自然是有上面的人做主。
郑毅也并不觉得自己开出来的价码就高了,毕竟,石油是苏俄的经济命脉所在,他们本身确实是对炼油技术有需求,
而自己与他们进行合作,虽然只是给他们画几张设计图,却是也难免惹得欧美或者其他的合作伙伴不快。
火箭换炼油,谁吃亏那还两说呢。
至于对日开战,那是郑毅真的知道,不管有没有自己,日俄两国都得打起来。
诺门坎战役么。
在郑毅看来,这个诺门坎战役其实是称得上是日本战败的转折点的。
就连郑毅此前跟丰田喜一郎商讨的时候,连丰田喜一郎都知道,日本是必然要两线开战的,要么北上要么南下么,北上就是中俄联手,南下就是招惹英美。
英美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对日本进行制裁和限制,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两国内部都弥漫着大量的反战,厌战情绪,绥靖主义盛行,
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有些寄希望于借刀杀人,希望日本和苏俄可以开战交火。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抗日战争刚刚爆发时,中国军队最大的金主爸爸其实是苏俄。
那么,历史上日本到底是去选择北上还是南下呢?
他选择了两个都惹!
军国主义昭和时期的日本,是个完全没有脑子的怪物,亦或者说是脑子完全管不了手脚,到处都是为了争功独走的军人,逼得脑子只能跟着手脚走,显得毫无战略可言。
和苏俄打的那一仗,就是诺门坎战役了,结果被朱可夫亲自领兵,打得跟孙子似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日军败得太惨,这才坚定了南下东南亚的决心,才有了后来的太平洋战争和世人所熟悉的二战。
至于说,日本人是为什么觉得,苏俄他既然打不过,却一定能打得过英美?
正常人真的还蛮难去揣测疯子的脑回路的。
反正以日本军部那个手脚管脑子的尿性,他敢肯定,不管参谋本部如何制定战略,关东军中一定会有不长脑子的一线士兵下克上去惹苏俄的。
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所谓的圣战,那些被安排在后方缺乏战功和资源倾斜的关东军一定会去不停的和苏俄远东军摩擦。
摩擦摩擦,在内外蒙古的地面上摩擦。
苏俄退一步,他们就一定会进一步,然后继续摩擦,直到把苏俄摩急眼为止。
而郑毅现在要做的,其实只是在故意降低苏俄的扛摩擦阈值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