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那边的地形其实是不太适合坦克驰骋的,喷火坦克这种东西,用处或许远不如外蒙这边来得大。
但是作为固定火枪巩固阵地防线,尤其是亚罗士打,恐怕是会有大用的。
朱大帅也是非常的大方,几乎是郑毅要什么,他们就同意卖给郑毅什么,可以用美元,也可以用橡胶进行交易,郑毅甚至还跟他买了三个炼钢炉,朱大帅也非常大度的表示可以卖。
苏俄目前的钢铁产量是1700多万吨,之所以不再继续增加纯粹是因为已经完全够用了,匀给郑毅百八十万吨完全不当事儿,甚至成品的钢材也非常愿意以一个超低价卖给他。
讨好的意思非常的明显。
事实上苏俄这边对郑毅是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的,很清楚的知道,郑毅本人虽然是个大资本家,但在政治倾向上,至少是对他们有一定的认可。
今年年中的时候,国内这边对郑毅发出了来看一看的邀请,只是郑毅考虑到一些不方便的原因,婉拒了,和历史上一样依然是陈嘉庚先生作为南洋抗日华侨的代表,在国内走了一大圈。
再之后,陈先生便发表了《中国希望在延安》这样一篇可以说是真知灼见,远见卓识的文章。
郑毅都不知道这个事儿。
直接将槟城和重庆原本颇为缓和的关系给弄得又僵硬了几分,却是反而大打的得到了苏俄这边的好感。
再加上郑毅这边的劳动局事务是李佳芝亲自抓的,严格落实了每周50个小时工作制,加班必给加班费,五险一金和最低时薪保障的种种制度。
却是让苏俄这边的人认定了,郑毅这人虽然也是资本家,但却跟西方世界那些帝国主义资本家完全不同,南盟,在未来的世界中很有可能也将在郑毅的带领下在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
或许是他们可以拉拢的对象。
炼油换火箭,这笔买卖很难单纯用赚了还是亏了来论断,事实上苏俄的火箭技术在全世界都是较为领先的,是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东西。
那既然连火箭这种这么机密的东西都换了,其他的技术,产品,自然也无所谓保密与否了。
郑毅自然也不客气,给什么他就要什么,大不了钱买就是了,除了橡胶之外,苏俄对于丰田纺织的纺织机却是也非常的感兴趣,
而郑毅对苏制的轧钢机和焊接机也特别的感兴趣,一时间,他居然和朱大帅这个军方将领,还达成了不少经贸方面的合作。
寒暄过后,朱大帅却是突然问道:“听闻郑先生对日军了解极深,不知此战,可有什么能给我的建议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