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市场的,因为披耶帕凤在搞出“大泰族主义”之后跟日军一直都是盟友关系。
泰国并不是被日本给占领、殖民了,而是在给盟友借道而已。
这样的宣传攻势其实还是挺有用的。
再者许多的暹罗军,尤其是其中的泰族人,和多伦地区本地人,在得知了南盟军无意死守之后其实也是不打算走了的。
直接主动跳槽过去举枪投诚的泰族士兵也不在少数。
毕竟实话实说,他们这些华人退了,可以去槟城,马来人则可以去亚罗士打。
他们泰族人能去哪呢?
去寄人篱下么?
原本他们还有个首领可以追随,可是突然,很快啊,他们的首领突然就变成华人了。
要知道,吴爱华在他自己恢复华人姓名之前,他的这许多的旧部其实压根就不知道他们的领导居然他娘的是个华人。
这其中的很多人,都只不过是吴爱华以前的亲信而已,当兵吃饷,跑到这里来搞暹罗暹罗,也不过是服从了上级的命令,并不是他们本身的选择。
现在他们那个变成了华人的老大,要彻底放弃“暹罗故土”,跑去马来人,华人的地盘。
那他还是我们的领导么?
有这样想法的泰族人并不在少数,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搞起来是这样的,不但非主体民族的少数族裔身份会被强化,主体民族本身的身份概念也会被不断的强化。郑毅压根都不让陶钧拦的,事实上他也不怎么想要泰族人,这些人要是真的跟着吴爱华一块退到马来半岛,他反而会觉得很麻烦。
反之,如果这些人都投日了,那他反而会觉得挺好,说不定过个几年,郑毅真能将吴爱华当一个纯正的南洋潮州侨首来看待了也说不定。
正是因此,整个多伦失守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短短七天时间,日军的兵锋就彻底逼近了北大年。
这七天打的,却是连日军也反应过味儿来了。
【原来敌军压根没想真守啊,那我又拼什么命呢?】
说到底昭和男儿虽然打仗的时候疯得都不太正常,但到底大多数都还是正常人,还是怕死的。
随着他们越来越接近北大年,南军的反击和活力自然也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猛。
然后大家打着打着,就打出默契来了。
阵地上,大家都在密集的倾斜子弹和炮火,但绝大多数都是互相打在了阵地上,日军还好一点,南军完全就是信仰射击。
人在战壕里,知道对面有日军就举着枪冲外边啪啪啪瞎射。
日军也是同样回以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