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大家互相隔着放点炮,我拿飞机炸一炸,差不多了你们就抓紧撤吧。
巷战,日军也是不乐意打的。
而此时,北大年的城区之内,陶钧和吴爱华,以及一众的中高级将领们也在商讨谁走谁留的问题。
“整个北大年,无论是重机枪,还是小口径的平射炮,迫击炮,都还是有不少的,情况,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
“撤是肯定要撤的,郑先生说了,北大年的意义是拖延时间,虽然是战略要地,其实也没有死守的必要,但是有这些东西在,整个城区的防御阵地也都是完善的,甚至还有颇为长的地下隧道。”
“其实,也确实是有大巷战的条件的。”
“以拖延时间为目的,留下一支小股部队,分散开来,占据城市各处的战术有利位置,依托于城市建筑和地道,陪着日军消耗,才是最有利,也一定最让鬼子头疼的。”
“这也是郑先生的意思,城市作战不比野战,任何一栋三层以上的楼宇都是绝佳的战争堡垒,任何的工厂都是绝佳的防守阵地,只需要再搭配少量的地道,以一敌百也并非不能。”
“只是以骚扰为目的的话,几年之内也许日军都消停不下来,说白了打一枪就跑,谁也拿你没招,只要地道的出入口不暴露,就可以一直打下去。”
“地道口就算真暴露了,无非也就是在地道里绞肉罢了,整个北大年目前已经挖了八十二条地道,彼此独立,并不联通。”
“我和郑先生的意思是,可以留下八十二个小队,留在北大年。”
“每个小队只需要一个班,甚至更少,只要三五个人就够,甚至一个人占据一条地道也不是不行,
地道内给留下充足的物资,包括弹药,和足量的军用食品,如饼干,香肠,方便面等东西,都是槟城和亚罗士打产的高端货,打城市游击战。”
“大概也就是要几百人吧。”
“郑先生的治军理念,想必你们也都知道,这种极度危险,几乎送死的任务,不可以强行指派,回去后都跟各自的兵说一说。”
“愿意留下的,抚恤金三倍,子弟直接冲入郑先生的卫兵团。”
“郑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百个照相机,还有很多的胶卷,以隧道为单位,每个战斗小组分一个,作战的时候,可以用相机,拍下你们的作战的照片。”
“所有的胶卷有专门的秘密存放点,即使是在战斗中都死光了,等将来日军败退,南军重新回到北大年的时候,郑先生会将这些胶卷都给找出来。”
“所有留下来的人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