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和地域特点,郑毅给马来亚的游击队制定的作战计划也非常的简单粗暴,名称就叫做“稻米大作战”
主要任务并不是让他们拿着枪跟日本鬼子干仗去,而是让他们拿着钱,去村里马来人老乡那去收粮食去。
将本来就至少有一半以上缺口的稻米,尽可能的收到自己手里,给收到根据地去。
高价收粮!
当然,也可以通过放火,扔炸弹等方式袭击日军的屯粮仓库什么的。
总之,作战的重点围绕着粮食走,尽可能的避免与日军正面作战。
他还就真不信了,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能统治得了马来亚?快要饿死吃不起饭的马来人能不反抗?
战略目标之二,自然便是利用根据地的粮食,在马来人的各个村子里招兵买马,扒泰马铁路。
这样的话日本人就算是愿意钱从泰国人手里买粮食喂马来人(应该不太可能),没有铁路,那些粮食也运不过来。
至于海运。
槟城到底还是有空军的。
炸军舰不好弄,但是炸商船,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
“让马来亚成为另一个华北”,这就是郑毅的战略目标,以此,来减轻亚罗士打和槟城的防务压力。当然,这样的作战方式,马来半岛上的马来人,可能确实会有点惨。
不出意外的话,确实是要饿死一些的。
不过这也怪不得郑毅就是了,要恨,就恨日本人去。
恨日本人,就拿起撬棍,跟咱们客家人大哥一块扒铁路去吧!
完美闭环。
另外,郑毅在让他们钻山沟之前,亲自下令,无论是华人还是印度人,割,最后的一茬橡胶。
在北大年决定弃守之后,郑毅便下令马来亚全境的所有种植园放一把火,都烧了。
有什么损失先记下,事后槟城给他们补。
南洋华人吃了一百多年的橡胶啊,原本南洋华人赖以生存最大的倚仗,不知道的多少家庭的命根子,不知是多少代华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橡胶林,就这样在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全部付之一炬。
有些橡胶林都是一百年前,两百年前留下的老林了,是原本宁死也不能卖的祖产,是不知多少家庭的命根子。
一把大火,全没了。
好在,这个时空的南洋有郑毅。
历史上的马来华人,一半都指着橡胶吃饭。
而这个时空的马来华人,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槟城之后,橡胶,至少单纯的天然橡胶种植,其实只占华人产业中的很少一部分了。
把橡胶林全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