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理为主,化学为辅的,南盟这边实在是拿不出能挑大梁的人的。
当然也可以去欧洲招教授,但是这种世界顶尖的,说白了在哪个国家都是国宝的,那就真不是钱能弄来的了。
长冈半太郎本人这么大岁数了当然不可能亲自教学,但他背后那一大串学生呢,光是诺奖级教授就仨,这才是让他当这个校长的根本原因。
再者说实在的,南盟现在其实都拿不出多少能上他们课程的学生。
比如汤川秀树是研究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的,也是历史上194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然,如果他加入郑毅的新加坡大学,大概率就拿不到诺奖了,那玩意其实是高度政治化,或者说是极度排外的,日本在战前压根不在圈子里,战败后这货是被弄去美国赎罪才进的圈子,1948年加入普林斯顿,1949就获奖了。
科研是在大阪大学做的,果子却被普林斯顿给摘了去,诺奖本质上就是这么个玩意,日本在战败之前一个都没有,战败之后立刻就有了,而且是几年一个,先是汤川秀树,后是朝永振一郎,更搞的是他们在1974年和2024年还拿了两次诺贝尔和平奖。
这人郑毅要是能给整到新加坡去,肯定也会让他继续做自己的物理研究,但是说实在的,全南洋有这个上他的课程的,能起码知道他讲课是在讲什么的,恐怕都超不过三个人。
术业有专攻,郑毅都未必做得了他的学生。
总不能让这这种顶级大物理学家去南洋教本科生,甚至高中生吧。
所以这帮人在南洋如果带博士的话,大概率,带的还他妈会是日本人。
无非是加入了南盟,退出了日本籍的日侨而已。
科学的事儿是最忌外行指挥内行的,这大学里老师是日本人,学生也是日本人,郑毅要是再去搞个什么都不懂的中国人去管理,他都会觉得挺难受的。
他现在只希望这个长冈半太郎别死得太早,让他把新加坡大学的架子搭起来再死,又希望他别死得太晚,让这帮日本人成为南盟无法撼动的学阀。
更更更希望的是,他们南盟的华人中最好能出几个天才,能在长冈半太郎死之前就培养出来,哪怕不能独当一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和这个学阀派系互相有点竞争,那就再好不过了。
麦大帅闻言皱着眉道:“你如果只要长冈半太郎的话,倒也没什么,毕竟是个八十岁的老头子了,可他的那些学生呢?你是不是还想要仁科芳雄啊。”
郑毅:“是的,仁科芳雄会成为新加坡大学的副校长和物理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