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在西方国家都是正确的,但是移植到亚洲,移植到东方,却是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的。”
“借鉴当然可以,但若是原封不动的照抄,那就一定会抄出事来了,咱们东亚人,儒家文明,当然也要有我们的经济学啊。”
“我对下村先生的经济学理论非常的有兴趣,能给我讲讲么?”
说话间,郑毅便在下村治近乎于惊恐的目光之下,从办公桌上拿出了笔和本,竟是做好了记录的打算,俨然是一副学生上课一样的神态。
直让那下村治额头,手心,全是汗,不自觉地狠狠咽了一口吐沫,小心脏跳得嘣嘣的。
下村治这个人,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有名,在国内的知名度也比较低,毕竟一般学界提起经济学来,都是先从那些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之中挑理论。
除此之外,大多人知道的,也都是一些西方,或者准确说就是美国推崇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理论。
然而说真的,西方的经济学,非西方国家几乎是学一个死一个。
国内的经济学界其实挺废物的,也基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经济学理论,那些言必称西方的经济学家,他们的作用也就是吹牛逼,他们所坚信的那一套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宏观经济理论,大多数在国内吧……啧。
这问题其实在日本也是一样的,甚至比国内要严重的多得多,大家都崇拜留过洋的,亦或者简单点说,大家都崇拜那些西方认可的。
日本人自己的经济理论,自己说了不算,那得人家美国老爷说好,那才是真的好,政府不执行美国老爷说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短视,就是封建,就是不科学。
所谓的经济学界,完全是以跪舔美国为荣,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工作,都是去吃那些美国专家吃过之后的剩饭。
而万幸的是,日本还有个下村治。
而且万幸中的万幸是,日本历史上有一位慧眼如炬的领导人物力排众议发现了下村治,并且毅然采取了下村治的经济学理论,任命其为日本经济研究所的所长,走出了一条西方世界从未走过的路。
这套经济学理论,就是下村经济学。
知名度很低,政策执行时通常会用一个更响亮的名号:“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更好理解点的话,就四个字:“东亚模式”
二战后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式。
日本就是靠着这个东亚模式,成功的成为发达国家的。
只是发展到瓶颈时,面对日美贸易不平衡带来的巨大压力,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