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可以丝毫不比其他的实权部门领导来得小,但要说反客为主取代领导,那就……
除非,这桌上能坐上来一个,可以和大领导完全分庭抗礼,至少是扛得住打压,让大领导无可奈何的二领导,那时候他这个分肉的秘书,也才有左右横跳,辗转腾挪的机会,甚至是帮助二领导干掉大领导。
未来的中国,就是这个二领导,南盟未来的结局唯一的悬念就是看郑毅能不能活着等到这位二领导上桌吃饭了。
至于苏俄,苏俄从来没在这张桌子上过,人家是来掀桌子的。
不恰当的类比一下的话:美、苏、中三者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隋、突厥、唐,而郑毅和南盟的角色则有点类似于萧瑀。
隋唐之间是可以左右横跳的,突厥可不行。
所以没什么可说的,美国人不就是想让他从董事长变成董事局主席么,好歹公司的规模是真扩大了,说实在的董事局主席只要不被董事会开会罢免掉,其实和董事长也没多大区别。
一百多亿美金的贷款啊,直接把南盟买下来差不多也够了。
马歇尔计划其实就是发达国家的入场券,拿着这么大的一大笔钱,必然在国际竞争中享有极巨大的先发优势,只要自己不作死,后来者就很难追赶得上了。
同样的,拿不到这笔钱,则必然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或是沦为二流,因为别人都拿了。
这没什么可说的,如果这事儿本身这么简单的话他当场就能答应下来。
郑毅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既清楚未来八十年的世界大势,也看得清自己能在这个未来大势中所处的位置。
然而郑毅很清楚的知道这个事儿不是这么简单的。
美国人如果只是想要南盟的控制权,其实没必要另开一个分部,而且用贷款作为条件也很诡异,直接注资不就完了么。
纯从商业角度来看,美国人的做法简单说就是拿钱砸死你。
可是拿钱砸死你的最好方式,应该是“白衣骑士”,不应该拿一百多亿给贷款的。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并不是郑毅和南盟这头的原因,而是美国的内斗。
自己卷进美国的党争了。
在美国,大型企业和跨国富豪,大多都是支持共和党的,共和党又叫大佬党么,是党派财阀化的,也代表美国大多产业资本和财阀大佬的利益。
当然,这里指的是现在这个1947年的美国。
郑毅本人在美国跟麦大帅的关系最好,尽管他与杜总在很久之前就有私交,也有过个人情感投资,但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