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魏应滨与几个同伴互相对视一眼,随即轻咳一声,正色说道:“好吧,那我们就直言相告。据闻,你们皮岛之上有辽东逃难的汉民数万余,全都簇聚在这么一座狭窄的小岛上,所用之需,皆赖登莱支应,维持甚是艰难。”
“所以,我们愿意帮你们东江镇将岛上冗余难民转移他处,以缓贵军日渐窘迫之势。若是,岛上少了几许难民混杂,减了粮草供给,也算是给你们东江镇去了几分包袱,便可专一杀虏。”
“你们要贩卖我辽东难民?”薛文杰听完,神色冷了下来。
“这位……将军说笑了。”魏应滨说道:“同为我华夏苗裔,如何会贩卖我汉人同胞?我等于海外屯殖,开荒耕田,自在一方,不为恶绅盘剥,也不受污吏欺辱,犹如世外桃源。此来皮岛,除了以粮械以资贵军外,还有就是想要将遭受靼虏无尽折磨的诸多辽东汉民带出苦海,尽享安宁之乐。”
“你们是来自海外的番商?”
“呃,算是吧。”
“你们想要将我辽东难民带至海外屯殖?”
“没错!”
“也就是说,你们准备拿粮食来换人口?”薛文杰再次扫了一圈对面的人。
除了寥寥几个夷人面孔的人外,大部分皆我大明子民模样,说的话语也是明显的北方口音。
想来应是一群避祸于海外的汉人,闻知我东江镇辖下有十数万辽民,便打主意想要“招揽”一些人,随同他们前往拓殖之地。
“你们要人口的话,我大明各地皆有遭受灾祸的难民可为招募,为何偏偏要不远万里,来我东江镇引人?”
“辽民耐苦寒,性坚韧,可在最短时间里适应我们屯殖地的环境和气候。”魏应滨笑着说道:“更重要的一点是,辽民经过靼虏折磨迫害,能千里远奔至东江镇,对我们而言,就是最好的屯垦拓殖之人。”
“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逃难至我东江镇的辽民,也是我们最为主要的兵源。”薛文杰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若是这里的青壮男子都被你们带走了,我们东江镇岂不是成了无源之本,没了足够的兵源补充?”
“……”魏应滨听罢,顿时怔住了。
几个意思?
你们不愿意跟我们人口换粮食?
就凭你们东江镇所辖的十几个小岛,几无任何产出,全靠登莱那边以舟船输送物资,能养活十数万辽东难民吗?
再过几年,等孔有德、尚可喜等汉奸之辈降了鞑虏,你们东江镇上下十余万军民可都要被鞑子屠戮殆尽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