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文明将其吸附于身边,倚为臂助,从而加快原始积累的速度。
待随着部分西班牙人的加入和第一批大明移民的到来,穿越众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后,遂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将周边数个印第安部落强行纳入始兴堡的统治范围内,还通过武力和经济渗透的方式,聚合了百里范围内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印第安部落,从而获得大量人力资源和皮毛资源。
现如今,穿越众拥有近六千人口,别说在启明岛,就是在整个北美西海岸地区,那也是一股颇为强大的力量,可以轻轻松松地碾压任何一个印第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
那么,对于治下的数百印第安人,穿越众将持何种政策呢?
部分激进的穿越众代表认为,印第安人文明程度低下,生活方式极端落后,仍需要进一步的“改造”和“驯化”,暂时不予“国民待遇”。
但也有部分代表则表示,可以有限度的接受印第安人,只要能熟练习说汉话,改变愚昧的印第安传统,倾心归附华夏文明,便可将之纳入正常的“国民群体”,并对他们施以持续的教化,以华夏文明的包容性和先进性,彻底将印第安人同化。
就像华夏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异族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皆融化于中华民族之列。
昔年,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诸多蛮夷今何在?
最后不都融入了我煌煌华夏民族!
“其实,民族认同,或者说是国家认同感,是可以被人为制造和渲染出来的。”李显清看着在座的与会穿越众,缓缓说道:“任何想象中的共同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完全可以被构建出来,并不断强化、不断赋予其新的涵义。”
“同样的,族群的共性,也是可以通过持续不断地教育和宣传被构建和不断强化的;而人群的差异,也一样可以被构建和不断强化。”
“不论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可能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更有可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如果想要民族融合,或者说要同化,要归一,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同,构筑一个共同的利益点。”
“所有不同地方、不同族群的人在一起多寻找彼此的共性,多构建和强化彼此的共性,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观,乃至共同的利益,久而久之,一个共同的群体、共同的民族便会自然而形成。”
“而如果不想融合,不想同化,不想成为一个共同的民族,最好的办法则是求异。不断地告诉你,你跟我是不一样的,包括你的肤色、你的语言,你的文化,你的传统,还有你的信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