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
彼时捻匪势大,动辄聚集数万人,祸乱陕鲁豫三省之地,那时候不逃也不行。
若是不逃,坟头草都长了一尺多高了。
曹玉成为了将这两个弟弟捞出来,了近2万两白银,可谓不惜血本。
这些朝廷弃用的人才,郑国辉可丁点都不嫌弃,通通的接纳下来。
“曹大人,本将军一去经年,就烦为遮盖了。”郑国辉笑着拱了拱手。
金陵知府曹玉成姿态放得很低,腰弯的更低,拱手笑着说道;
“此乃下官的荣幸,只要在金陵府的范围内,不拘何人胡乱议论,皆严惩不贷。”
“那就好,有劳了。”郑国辉拱手作别。
金陵知府曹玉成半点磕绊都不打,就把这天大的干系担了下来,是因为在他的上头,还有两江总督李鸿章这尊大佛罩着。
再往上,还有朝廷的擎天白玉柱恭亲王爷罩着,这么粗的跟脚,那是抱紧了死都不放手。
只要得到赏识,这一辈子仕途就稳了。
以金陵知府曹玉成如今的职权,是妥妥的肥缺。即便晋升陕西巡抚,就是遏隆现在调去的那个官位,那都等于放黜。
最好能够补上江宁布政使,至不济,浙闽,两广或两湖地区都行。
陕西那地方被捻匪与回乱双重祸害,如今贼势正炽,去了搞不好命都丢在那里,更别提捞钱了。
有句话说得好,千里做官只为财。
骁勇善战的僧王都死在捻匪手中,曹玉成可不傻,何苦去触那个霉头。
几艘福船离开码头,扬帆渐渐远去。
这边厢
坐在轿子里的夫人郑李氏透过帘窗,看着远去的点点帆影。
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浓烈的眷恋之情,整个人被巨大的悲伤笼罩,失声的痛哭起来。
西署署长李经济听到轿中传来的悲声,暗自轻叹一声,挥手命令说道;“起轿,护送夫人回府。”
“遵命,大人。”
几顶小轿抬着内眷,在将军府亲兵的护卫之下,向着鼓楼府邸的方向行去。
次日临近中午
船队稳稳的靠上崇明岛光明镇内河码头,这里早已经密密匝匝的停满了大船,装载了货物,随时准备扬帆起航。
郑国辉率众从船上下来,四叔郑守业(注;参将衔),五叔郑守成(注;游击将军衔),幕僚郑家良(注;守备衔)全都前来迎接,自然又是好一番寒暄。进入光明镇土城,来到议事大厅上。
郑国辉走到上首坐下,一应军政官员皆分两列依次而坐,曹玉书和曹玉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