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中一发在船舷水面以上部位,其强大的爆炸威力,足以撕开当今世界上任何风帆战舰的船舷防御(注;不含铁甲舰),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看着这四个黑沉沉的大家伙,每一艘都拥有1200吨排水量,体型超大,超厚实,用量自然也非常扎实。
这四艘铁甲舰平均的装甲厚度是110毫米,大概是成年男人三个手指并起来那么厚,再加上超过一尺厚的内衬硬木船舷,简直就是穿着重甲的武士,防御力超强。
郑国辉看的都要流出口水了,这并不是他没见识,实在是太兴奋了。
这样的一艘铁甲舰,毫无疑问代表着当今世界海上舰队的最高水平。
要说郑国辉想不想弄到更多?
答案是明确的,可惜无法实现。
因为北方海军的主力是在东海岸,绝大多数的铁甲舰也部署在东海岸,这里也是南北战争最激烈,海战最频繁的地区。
内战结束后
大量的铁甲舰荒废在港口,等待着被拖回船厂拆解掉,然后将铁甲送入钢铁厂的熔炉中,几乎无人问津。
可问题在于
东海岸的铁甲舰无法运输到西海岸来,想要运输到西海岸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万里迢迢的向南绕过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即令人望而生畏的麦哲伦海峡。
在一路万里迢迢的抵达中美洲,顺着太平洋洋流跨越八千七百多公里的航程,最终抵达南老岛。
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实际上无人敢于挑战这样的漫长死亡航程。
如此遥远的航程,在地图上计算,单程即达到二点三万公里以上,耗费的航行时间超过一年。
这在航海技术还很落后的当今时代,完全是无法实现的死亡挑战。
即便有美利坚退役军官敢于挑战,那么这一路的费将十倍于购买铁甲舰本身,还不如新造一艘船。
有三大困难无法克服,注定这样的大便宜捡不到。
第一是沿途的补给港口,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至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力斯,勉强可以补给铁甲舰。
继续往南就没有补给港了,后续的数千公里航程,连一个像样的补给港都没有。
第二是风暴肆虐的麦哲伦海峡,被航海界公认为死亡海峡,无数大胆的探险船长在这里折戟沉沙,葬身于海峡中。
麦哲伦海峡东连大西洋,西通太平洋,东西长592公里,南北宽3.3~33公里。
海峡西段海峡曲折狭窄,入口处宽度48千米,最窄处仅3.3千米,这里两侧岩岸陡峭、高耸入云,长年狂风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