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这些产品到了商店,很快就销售一空,无人谈及此事。”
“要加强对质量的要求,所谓精益求精指的就是这点,不能只满足于生产出来就行了。”语气停顿了一下,郑国辉又说道;
“可以生产一些高质量没有瑕疵的产品,定价略高一些,看看市场的反应。
现在物资较为缺乏,民众也不太讲究。
等到各地都开办出玻璃厂,物资丰富了起来,那时候再抓质量就迟了。
这就像大陆的瓷器窖,好的瓷器可以卖的价格更高,民众也认。差的瓷器只能沦为大路货,破产倒闭的不在少数啊。”
“大帅训示,小的记下了。”这个厂长点头哈腰的谄媚说道。
“嗯。”
郑国辉简单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玻璃瓶,继续向前走去,随口问道;“产量怎么样?”
“回大帅的话,我们二厂一线催制的工人有180多号,每天能生产15000个左右,基本生产出来就运走了,厂里没有存货。”
“影响产量的难点是什么?”
“回大帅的话,精细的炉料往往供应不及,而且杂质太多。厂里不得不安排几十个工人,反复的筛选。”
“有没有想过增加一些色品种?”
“回大帅的话,现在百货商店那边要的货又多又急,这几天又招了30多人,大多还是学徒工。厂里无暇他顾,先要满足订单才行。”
“嗯,说的也是。”
郑国辉下来走一走,看一看,就是要听到基层的真实声音,真实的想法,所以没有过多的评价。
结束了在这家厂的视察,郑国辉又看了几家工厂和酱园醋坊,这才返回行营休息。
今天看到的情况
符合一个新设立的县治的面貌,处于草创阶段,到处都是一片粗犷但生机勃勃的景象,有待于进一步纳入轨道。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伊力甘县拥有的工业项目不多,无非也就是玻璃厂,火柴厂,碾米厂,榨油厂,酱园醋坊,砖窑木材厂之类。
除了玻璃厂,其他的这些工厂是各县的基本配备,每个县都有一些,只是数量多少罢了。
郑国辉坐在书房内,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文件,他在考虑将伊力甘县的玻璃产业做大做强。
区区几家玻璃厂哪里能行,至少得几十家才行。
这关系到他的一个大战略,那就是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制作能够出口换银子的水果罐头。
无论在北美,大陆,印度还是中东,对热带水果罐头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是一项不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