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四个解决办法。
第一个,深化发展粮食加工业,包括制作米粉,米线,米饼,支持各种农副业,售卖糍粑,炸油条,蒸包子,打烧饼,炕饼,囊饼之类,多方面消化粮食产量。
第二个,发展农村养殖业,这里所指的并不是鸡鸭禽类,每个农户养点鸡鸭可消耗不了多少粮食。
而是以肉猪,水牛,驴子和骡子为主的大牲口,鼓励农户多养几头牛,多养几头猪,增产肉食品丰富市场。
这些大牲口不但是农业和运输生产中的主力,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消化大量稻草,米糠,豆粕和杂粮碎米,一举数得。
第三个,向海外市场出口。
今后前往大陆的移民航线,前往扶桑琉球等北方贸易航线,移民船队应该用粮食作为压载物,这是减轻粮食丰收压力的主要渠道。
第4个,适当增加土著苦役犯粮食配给,改善生活条件,降低当前苦役营死亡率过高弊端,避免大量劳动力无端损失。
内阁总理大臣李鹤章在奏章的末尾签署意见,是“防患于未然,国之干臣也,恭请陛下圣谕,此为当前紧要之事。”
李鹤章果然不愧是极富经验的肱骨之臣,曾为数万湘军统筹粮草钱袜事宜,对后勤生产的认知极深,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他在奏章中写道;
“……
以臣之见,此绝非危言耸听。
神州之湖广,素来为粮米丰盈之地。
其稻米亩产约二石左右,佃租6成,百姓五六口之家耕种十来亩田,每年仅得温饱,春荒时尚需采挖野菜度日。
若是旱涝灾害之年,则举村乞讨。
而我楚国地处南洋,气候温润,雨水丰沛,更是一年三熟的丰腴之地,稻米亩产约六石上下(注;一年三熟)。
一户三口之家,两个大人带一个孩子,以佃租六成计,交完公粮后,10亩田可得24石余粮,无论如何用不完。
前者有海南群岛及宿雾群岛需要接济,农户多余粮食尽可卖出,换成银钱偿还债务,购买日常所需之物,尽可欢颜矣!
然则,上述两地移民即安,粮食生产遂迅速恢复,更胜从前。
兰老岛粮多难卖之事,早则明年夏粮收获后,迟则明年秋粮收获后,海南群岛粮贱伤农之事,必然重演。
早做筹谋,方为正理。
臣本愚钝不堪,些许浅见,恭请圣裁……”
看着眼前丰收的盛况,郑国辉想到这些,不由得苦笑摇了摇头。
粮食少了不好,粮食多了也不好。
具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