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报国声浪,闻者无不骇然驻足。
静听之后,身上同仇敌忾的热血也被激发了起来。
很多华人民众站在外面的大街上,同样的振臂高呼,将这股凝结而成的铁血意志远远的传递开去。
在马尼拉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着大幅标语,街道上拿着武器的民兵队列队巡查而过,警卫比以前严厉的多。“誓死抗击敌寇入侵,保卫我们的马尼拉,保卫我们的家园。”
“一寸山河一寸血,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忠诚于陛下,听从陛下的召唤,团结起来,战斗到底。”
“保卫我们的楚国,保卫我们的家园,需要每一个国民的力量。”
这些时日以来
楚国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各地府县选派的积极分子,在城市街道乃至于乡村进行广泛爱国爱民族宣讲,借着外敌入侵的契机,进一步凝聚国家共识和华夏民族认同感。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这种效果被无限的放大了。
各城市,各府县乡镇,都涌现出一股国家认同的热潮,宣誓效忠于楚王陛下,效忠于楚国的仪式不断,同时对鬼佬大举入侵的战争深入宣讲,更加重了国民的危机感。
城市乡村的宣传队将宣讲的内容,重点放在“忠君爱国爱家乡,团结一致抗外敌”的思想主线上,反复强调华夏儿女的汉族血脉,强调民族认同,凝聚并加强民族意识,加强国家认同感。
在这种形势下
移居南洋的楚国民众很快有了清晰的认知;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拥有5000年历史的华夏儿女,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汉唐雄风,宋明的灿烂文明,绝不是满清的奴才……”
“楚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恢复昔日汉唐雄风的希望,是海外华人最坚实的依靠,值得为之骄傲并奉献生命和一切……”
“侵略者来了,迎接他们的只有刀枪……”
楚国上下都被动员了起来,利用这次空前的危机,进一步的凝聚民族意识,将原本的一盘散沙汇聚成铁拳。
具体的宣传策划由副首相郑守信伯爵主持,正在全国各府县的城乡大张旗鼓的铺开,营造出轰轰烈烈的宣传氛围。
军事准备,物资准备和政治准备都在同时进行,却没有影响工矿企业热火朝天的大生产。
战争准备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楚国与南洋欧洲列强势力范围内的经贸交易,大部分陷入停顿状态,频繁往来的货轮也骤然减少。
法国明确的站在英国人一边,如今的拿破仑三世就是英国的跟班儿,这个立场半点不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