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士兵,返回本土修养。
彻底占领新加坡之后,远征军对兵力进行重新检验,此战折损兵力4327人,其中阵亡1951人,伤2276人,伤者大部分随返回的货船,运回楚国本土疗伤。
只有387名伤重者,不堪忍受长途海运的颠簸,只能留在新加坡本地疗伤修养,等待时机送回王国本土。
至于战争中伤亡的辅兵,有人说一千多,有人说三千多,这就没有详尽的统计,最后是笔糊涂账。
此战毙敌4225人,这其中有英军士兵,有白人武装平民和警察,有红头阿三,也有武装华人平民,难以一一细分。
俘虏合计超万人,其中真正的战俘约1300余人,包括要塞中和城市各处抵抗的白人武装力量,剩下的都是被抓捕的白人男丁。
基本都是英法两国平民,被怀疑参与武装反抗行动。
双方的战损基本在1:1,虽然楚国方面没有统计辅兵的伤亡,但也没统计英方伤者的数量,更没有采取必要的抢救治疗措施。
能不能活下来,谁会去关心呢?
通过战争中的紧急扩充,新征募兵员1.2万余壮丁,这让战后兵力减少到1.23万人的新加坡远征军,总兵力再次膨胀到2.45万人。
与此同时
远征军还拥有总计2.32万华人辅兵,这些辅兵在战争结束后开始打扫战场,清理废墟瓦砾,用砖石和混凝土将城市街道堵塞起来,仅留可容一人通过的侧门。
这样的城市街垒,前后要修筑上百道。
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废墟瓦砾,将街垒筑得格外厚实,普通的12磅野战炮很难轰开。
街垒工事完工后,与坚固的城市建筑合为一体。会将整个城市一层又一层的隔绝开来,形成难以攻破的筑垒地域。
至于经济发展和城市流通,这都不在何汝霖少将的考虑范围之内。
遵照陛下的御旨
要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打不烂,攻不破,令敌人胆寒的要塞型城市,像钉子一样死死的扎在这里。
在城市中专门留出一条通道,用于大型四轮马车和货物的进出,并且加派了层层严密哨岗。这条通道在得知英军舰队大举来袭后,将会紧急封闭,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城市唯一通道的作用主要是便利运输。卸在码头上的建筑物资,主要是从楚国本土带来的8500桶水泥,数百吨铁丝网等建材,还有二千多吨粮食。
大量建筑物资通过马车队,输送前往当初登陆的偏僻小山村,在那里要修建坚固的堡垒式建筑,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