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秦始皇时期,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传说。越南也是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交趾郡。
那么楚国也不能落后,至少也得找个秦汉时期的老祖宗装点门面。
至于具体找谁?
那就由那些国学大师去头疼吧,楚王郑国辉只负责下达旨意,指出大致的方向。
具体需要下面这些人去完善,去填补空白,去寻找历史依据,否则要这些人干什么吃的?
眼看着1864年的早期华人移民的孩子茁壮成长,年龄大的已经6岁了,眼看着就要上学读书。
到了明年初,相关的国文和历史课本就要编撰完毕,好给孩子启蒙啊,总不能让孩子没书读。
楚王郑国辉背着双手走上径,欣赏着团锦簇的园美景,心情格外轻松。
王国全力推进蒸汽工业化发展,在充沛资金的支持下,一路小步快跑,发展的势头相当喜人。
相当于国策的移民屯垦政策,在数年如一日的贯彻执行中,王国的资源,人力都向这方面倾斜,争取给华人移民以妥帖的安置。
这两大方面在持续推进,不断的深化发展。
那么加强对国民的爱国教育,给孩子从小就传授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导忠君爱国理念,就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头戏了。
早在崇明岛时期楚王郑国辉就布置收养了一大批流浪少年,大多是9~13岁少年,有男也有女,累计至今也有高达十万之数。
这些长期接受忠诚教育熏陶的少年,长大后有的进入军校深造,优秀者送入大学深造,普通者进入厂矿企业,还有一部分接受了师范教育培养。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
各府县陆续建立的小学校纷纷竣工,这些年轻的教育者也将走上新岗位,为贯彻王国教育新一代的伟业贡献力量。
相比普通学校出来的学生,楚王郑国辉更相信原本“慈济会”教育出来的这批孤儿,会不打折扣的贯彻忠君爱国教育理念。
这些年轻人补充进入皇家禁卫师中,以狂热崇拜楚王陛下而崭露头角,被誉为“国王亲军”,是一些充满热血干劲的年轻人。
想到这里
楚王郑国辉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背靠着广袤无边的神州大陆,有着几乎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他感到特别安心。
诸如西班牙,荷兰这些欧洲小国,地盘占的再大有什么用呢?
荷兰人每年向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移民几百人,那真是望眼欲穿,可是年复一年留下的还没有走的多。
更多在东印度群岛殖民地成长起来的白人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