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周边就有大片大片的森林,也有好几个刚投产的锯木厂,木料那是不缺的。
加上总督府对这些胥民有一定的粮食补助,按照每家的人口多少,每人补助20斤粮食,连着补助三个月。
建房所缺的钱物,还可以在银行贷款,每户只要不超过50银洋即可。
在众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大片的房屋迅速建造起来,形成了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这本身就让疫病大大的减少。
这些划出的房屋地皮,也是依据每户人口的多少来确定。
基本是3分地一块地皮,人口超过4人的增加一分地,人口超过7人的再增加一分,每户人口超过十人的可得6分地的地基,这就是最大的了。
建造出来的木屋以横排的三至四间为主,前院有篱笆墙,可以留出一两分地种些蔬菜,养几只鸡鸭,明显的改善生活。
屋后是统一的茅坑,需挖深3米,上置木板,木板上留下一个便溺的洞,三面以细枝泥墙为住而成。
若不按规定制作,将会处以5块银洋罚款。
有了规定就好办了,家家户户统一建设出来基本大同小异,没有人敢于违反规定。
楚国民政治理的方法简单而粗暴,一是罚款,二是公开鞭挞,三是直接丢入苦役营中。
若是罪大恶极,那就直接砍脑袋。
所以即便村里人发生口角,也没人敢于经官,只要经官必被罚款,不是你就是他,这断然跑不了。
严重些的,就是处以公开鞭挞,那带倒刺的一皮鞭子抽下去,连皮带肉就拉下来一道血条子,打的人痛不欲生。
正常打上三鞭子,受刑的人还能勉强走路。
若是打上五鞭子,七鞭子,基本上就剩下趴在那里哀嚎了,连站都站不起来,屁股和后背一片血肉模糊,痛到浑身哆嗦。
正是在这些严厉的手段威慑下,乡村的治安相当之好。
即便村民发生一些口角争端,那边一喊“见官”,九成九的人立马就怂了,撂下两句硬话拔腿就走人。
在簇拥的视察人群中,楚王郑国辉显见的对这里的发展建设相当满意,用手划拉一下说道:
“郑爱卿所言不错,我大楚王国广有四海,为何非要挤在这个臭水塘里生活?
本王一直在给你们这些治政官说:恪守忠诚,执政为民,一切要从民众的利益出发。
这个理念是没错的,要一直贯彻执行下去。可也有例外,民众的愿望并不都是正确的,合理的,值得支持的。
那怎么办?
就要行那霹雳手段,菩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