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圣斯特法诺和约》进行重大的修正:
大保加利亚变成了小保加利亚,博斯普鲁斯海峡仍然不对俄国军舰开放。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受到强力遏制,向地中海方向投射海军力量的企图再次落空。
沙俄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领土。《柏林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将塞浦路斯划割给英国,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则改归奥匈帝国统治。
英国和奥匈帝国没有白忙活,各自拿到了心仪的一片土地,最后被瓜分和备受屈辱的只有奥斯曼帝国,其他各国皆有斩获。
这场欧洲战争的落幕,更加深刻的彰显了当今国际社会的弱肉强食现状,丛林法则体现的淋漓尽致。
马尼拉楚王宫
紫宸殿
楚王郑国辉全程密切跟踪了这场短促而激烈的欧洲战争,当看到《柏林条约》签订,战争最终落幕,心中亦不免唏嘘不已。
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帝国人见人欺,
尤其是盛产石油的巴库被沙俄夺走,这让奥斯曼帝国失去了一大财源,国家实力更显颓废,更是财政上的一大灾难。
再加上保加利亚独立,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纳被割走,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奥斯曼帝国的欧洲巴尔干部分大幅度缩水,实力有了相当程度的萎缩。
巴库油田早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就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开采阶段,是欧洲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油田,每天出产价值数万英镑以上的石油。
落在沙俄的手中,奥斯曼帝国可谓损失惨重。
可有什么办法呢?
凭借奥斯曼帝国现在孱弱的实力,根本保不住巴库油田这样的重地,被抢走只是时间问题。
联想到楚国自身的斯里巴加湾油田,楚王郑国辉油然升起了一股危机感,再次拿出了皇家陆军参谋总部的兵力重整计划,终于批示了个“准”字,同意将皇家陆军兵力增强到9.8万余人规模。
与此同时
皇家海军的兵力增强到4.4万余人,后续的“镇江”号和“镇河”号主力铁甲舰都相继下水,一艘已经服役,最后一艘尚在栖装中。
到目前为止,楚国皇家海军舰队拥有十艘主力铁甲舰,形成了南洋区域强大的铁甲舰编队,划分成4支舰队。
这其中“镇威”号和“镇远”号在夏威夷,以珍珠港为母港,属于太平洋舰队,一同还配属8艘2300吨至三千吨装甲巡洋舰,负责夏威夷及中美洲海域。
镇字“江、河、湖、海”四艘新锐铁甲舰归属马尼拉的南海舰队,亦是本土防卫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