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的布尔人张目壮胆。
这样的见解,得到了许多英国人的赞同,他们至今为第一次英布战争中的失败愤怒不已。
“布尔人可以狠狠的打击英国人而不用担心报复,在伦敦,依然有荷兰的朋友会去争取利益,就比如本杰明-迪斯雷利先生,总希望英国大度一些。”
“这位前首相为布尔人袭击英国人大声叫好,却心疼荷兰人在东亚的利益损失,希望英国出面维护一下,这简直太荒谬了。”
“最后说明一下,布尔人就是该死的荷兰农民,一群将自己利益凌驾于英国人之上的混球。”
伦敦上层社会打起了口水仗,支持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意见者并不多,普通的英国民众很情绪化,也没有深远的战略眼光。
他们被英布战争中的表现气坏了,因为憎恨布尔人的缘故,连带着对荷兰人也喜欢不起来,更不愿意出面维护荷兰人的利益。
被楚国人狠狠教训一下,似乎也不错。
楚王郑国辉知道自己投机取了巧,随即采取了几个措施,让英国人感到大为满意,总体舆论倾向于支持楚国的殖民扩张。
楚国迅速与英国海峡总督府签署了无障碍使用苏门答腊岛各港口的协议,规定英国商人在整个苏门达腊岛各城镇,享有优惠的国人税收待遇,以及各种便利贸易措施。
而这种高待遇,只有英国人能享受,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与荷兰人都不行,都要按照已签署双边条约规定纳税。
这让傲慢的英国人感受到了尊重,比起荷兰人在巨港毫不犹豫的对英国商人课以重税,楚国的做法太友好了,太懂事了。
英国原本对苏门答腊岛这块地盘就没什么想法,他自己的殖民地已经够大,够广阔,也足够丰饶,不需要再增加一个岛屿。
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始终按住楚国的殖民扩张冲动,是基于英国的全球战略考量,不愿意地方性国家发展的过于强大,难以控制。
换到如今的自由党戈登政府,在这方面的控制欲望大大衰减,更加关注于英国殖民地和保护国内部事务,只能说是政策倾向不同。
由此带来的地区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楚国就如同五指山下的孙猴子,看到时机到了,便一屁股撅翻了五指山,在南洋地区大展拳脚起来。
按照楚王郑国辉兴奋的话语说道:
“楚国皇家舰队在印度洋缺少一个稳定且可靠的母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北端的亚齐港就非常合适。这将成为楚国太平洋舰队可靠的前进基地,也是迈向印度洋的坚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