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钱粮、刍豆等项,着各衙门火速处办,刻期齐备,勿得借口缺乏,致误军机。”
熊廷弼在得神宗如此器重的情况下出山海关,可以说是踌躇满志,然而形势丝毫不容乐观。他还没到辽东,铁岭宣告失守,沈阳及各城堡军民迅速逃散,辽阳人心惶惶。
八月初,熊廷弼进入辽阳,开始整顿军务,并劝逃亡者回归。甫一接任,熊廷弼便斩杀逃将以祭奠死节将士,先后杀贪将陈伦,罢免总兵李如桢,以李怀信代替。与此同时,熊廷弼还亲自监督军士建造铲车、火器,疏浚城壕并加固城墙,做好了与建奴长期对峙的打算。几个月后,辽阳守备大固。辽东地方也再无城池陷落。
辽东的实际情况让他看清了漫谈恢复、贸然进剿显然过于草率,只能固守维稳,以守代战。为了挡住建奴正盛的进攻势头,熊廷弼上疏神宗,向皇帝主张“步步为营,渐进逼近”的战略。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将逐步挤压建奴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抢无可抢、掠无可掠。
但固守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艰难,建奴有兵十万,那么官军就应有十八万才能稳住局势。然而熊廷弼走马上任时,辽东只有官军八万,光在数目上就不占优势,而且这些官军以老弱居多,还需简汰,不能作为实数。
为了补足这十八万战兵,朝廷每年需要向辽东拨发白银三百二十四万两、米粮一百零八万石、马豆九十七万石。
从当时的战略态势来看,熊廷弼决定固守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被萨尔浒惨败打醒了的神宗朱翊钧也认可了熊廷弼的判断,批示:“审度贼势,分布战守方略,颇合机宜。防守既固,徐图恢复进剿,尤是万全之策。”
神宗不仅口头上对熊廷弼予以支持,也在行动上尽可能地给熊廷弼以需要的东西。不过,神宗还是没舍得他自己的钱就是了。
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征宿逋,裁工食,开事例。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自此,向天下加派辽饷便成了常事。
天下如何暂且不提,至少在神宗的全力支持下,熊廷弼经辽一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辽阳颓城整修一新,逃亡人民纷纷回归,而且原先遭到战争威胁的奉集、沈阳两座空城,如今俨然成为重镇。
万历四十八年,朱翊钧人生的最后几个月,神宗虽身患重病,但对熊廷弼仍分外关注,别人的奏疏可以不看,唯独熊廷弼的奏疏非看不可,而且无不一一批答。在负累天下,君臣互信的情况下,辽东得以稳定。
七月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