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大气都不敢出。
——————
另一边,锦衣卫东司房。
锦衣卫东司房和西司房设立于成化年间,初设时,东司房只是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的正堂以东的一个房间,没有直属的执行人员。行使缉事权时,也只是向南北镇抚司或者某一千户所下达调令。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以藩王之身行兄终弟及之法即位的。即位之初即遭遇“大礼议”事件的嘉靖皇帝,怀疑除兴献王王府旧臣以外的所有人。其中就包括锦衣卫本部衙门乃至南北镇抚司。
正德十六年,昭圣慈寿皇太后联合权相杨廷和,处死以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掌锦衣卫事江彬,并令朱宸为新任掌卫事。
同年,嘉靖皇帝升侍从护卫千户骆安,为从三品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实授正四品指挥佥事,掌东司房大印,并督理京城防务。在骆安的建议下,东司房始设本部衙门,建直属部队,保留调用南、北镇抚司或者其他千户所之职权。由此,骆安之权势直逼掌卫事朱宸。
嘉靖元年末,锦衣卫掌卫事朱宸自知与皇帝为敌必死无疑,自污于酒色财气,予骆安以把柄。
嘉靖二年初,正值壮年的朱宸上疏乞骸骨,并举荐骆安掌印务。帝允,赐朱宸蟒袍、佩刀,并授太保。次月,帝令骆安以锦衣卫都指挥使掌锦衣卫事。
骆安升任掌卫事后,东司房将督理京城防务之职权交换西司房,但仍保留直属部队,并改调用镇抚司或千户所之职权为监督权。
这时候,大礼议尚未结束,皇帝仍然不信任南、北镇抚司及各千户所。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世宗皇帝诏谕礼部,去除父母尊号中的“本生”之字样。皇帝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并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随后在杨廷和之子翰林院修撰杨慎的带领下,两百余位朝臣在左顺门跪请皇帝改变旨意,妄行逼宫。
皇帝在文华殿听闻门外哭声震天,命太监传谕大臣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皇帝屈服。皇帝震怒,令北镇抚司逮捕为首者八人、下诏狱,并令东司房监督,北镇抚司听令。
而后,皇帝撤除东司房对北镇抚司的监督,并令北镇抚司将官员共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北镇抚司仍听令。
七月二十日,北镇抚司主动疏请皇帝严惩涉案大臣,皇帝纳谏,下令廷杖,共杖死官员十六人。
同年末,皇帝下令取消东司房监督镇抚司及千户所之职权,内监权重属南镇抚司。尽管东司房被削去了监督权,但本部衙门和直属部队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