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望天,看见的是难得的晴空。
徐光启点点头,然后越过李汝华向百官的方向走去,刘一燝和韩爌像护法一样一左一右地跟在他的身后。而自认为与事无涉也不想参与的其中的兵部尚书崔景荣和工部尚书王佐,则在靠近左掖门的地方和人群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徐、刘、韩的安抚显然比周、张二人的劝说要有效得多,但就在群议稍缓,午门将静的时候,一个留守本部衙门的礼部主事连续穿过大明门、承天门、端门来到午门口。
他气喘吁吁地跑到徐光启的身边,甚至来不及平复起伏的气息就开始说话:“部部堂,哈!”冰冷的空气顺着食道涌进他肺部,将肺泡里温湿的空气冻得冰寒。“.哈!出事了,锦衣卫疯了.正四处抄家!”
铛!
肃穆的钟声从北安门起,穿过层层殿宇,激醒了门楼上正看戏的兵丁。他放下手里的长戟,走到大鼓旁边拿起击槌,遥遥地和隔着三座门洞对称而立的另一名兵丁对视。他们心照不宣地点头,然后同时举起右手.
咚、咚、咚
午门城楼上传来沉闷的鼓声。留守在值房里的史继偕无奈地苦笑着摇了摇头,而靠近主位坐着另一名阁员则露出了欣喜而满意的笑容。
午朝还是要开始了。
尽管云集的百官因为最新的消息又重新变得激愤。但听见鼓声之后,负责纠察官仪的都察院御史和鸿胪寺纠仪官还是从人群中挤了出来,齐声高声喊道:“列队!”
听见这个声音,原本躲在六科直房中的武官们也走了出来。这些人里就没有几个是真心实意想来参加朝会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本衙的上官选出来参加一日三朝的“替死鬼”,主动出现在此地的高级武官大多也只是来看热闹的。只有英国公张维贤是因为担忧朝局发生难料的异变才特地赶来的。
列队的指令发出后,文武官员立刻以品秩为据两列排开。刘一燝和韩爌作为在场唯二的东阁大学士,不分先后地并列着站到了文官的排头,而英国公张维贤则当仁不让地高临于众武官之先。
原本,鸿胪寺的纠仪官是要点名的。但自“一日三朝,各衙皆上”的命令下达后,点名就再也没了意义。毕竟不能每次都把几百号人的姓名从上到下拉上一遍。
鼓点缓急交错,左右门洞逐渐打开。
呜!气势磅礴的号声响起,这是示意官员们入宫的信号。
号毕之后,文武百官两列缓行,一路穿过三大殿,一切似乎与往常无二。直到看见站在乾清门台陛之下的首辅方从哲和次辅叶向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