珮的信。爹死了,儿子是不可能不把事情告诉自己的妹妹的。好在西厂的急递比民间的信差快多了。
“还没。”曹化淳摇摇头。为了严防外戚干政,宫妃是没有所谓的隐私的,她们寄出或收到的每一封信都要过司礼监,并被拆开来看。
“收到之后,只你一个看,不准其他人经手。”王安很严肃。“如果里边儿提到了米靖文的死,烧掉然后忘掉。”
“儿子知道了。”曹化淳一抖。在司礼监,“不准”这个词不仅意味着不允许,更有另外一层非常冷酷的含义。
“要给米琒珮回信吗?”曹化淳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很会模仿别人写字。
“这种信你写过吗?”王安问道。
“没写过,但儿子经手过其他报丧的回信,可以照着抄。”曹化淳说道。
“也行。”王安想了想,点点头。又问道:“米琒珮的字迹能模仿吗?”
“能。他的台阁体有些个人的弯角,但不难模仿。”曹化淳回答说。
台阁体基于书法家沈度的楷书,形成于明朝初年。沈度之楷书清秀婉丽,深受成祖喜爱,并被成祖美誉为“我朝王羲之”。因而永乐一朝,重要的典籍皆委任沈度书写。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当时的读书人便纷纷效仿以迎合皇帝的喜好。
甚至“台阁重臣”三杨为皇帝起草昭告时,亦采用这种字体,号称“博大昌明体”。因为他们位居台阁,所以这种书体亦称为“台阁体”。
“好。明年册妃之后,为米琒珮代写报丧的信,大体内容以他自己的报丧信为蓝本拟定,但死期一定是明年而不是今年.”王安想了想。“.再在信里提一嘴给他封千户的事情。重点描绘得封之后的惊醒,以及对天恩的铭感。”
“儿子觉得分两封写,会比较好。”曹化淳建议道:“而且先报喜,再报丧,可能还要稳妥一些。”
“有道理,就这样,先报喜后报丧。”王安沉思一番后点点头。
“其实可以建议主子爷把崔提督换掉。也算是给才人一个交代。”曹化淳补充道:“他跟疯了似的到处杀人。总让儿子有些隐忧。”
“就让他杀呗。反正是福王一脉的。他要是能把福王干掉,我还得谢谢他呢。”王安的眼里闪出少见的狠厉与毒辣。“但崔文升谁都能杀,就不是该杀米靖文。现在米靖文死了,就不能牵扯到宫里,一点儿关系都不能有。处置崔文升,给以米梦裳所谓的‘交代’只会害她。”
“为什么?”曹化淳不解。
“你想想她是哪里出来的?”王安反问。
“郑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