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附庸中式风雅的洋人
“这个多少钱啊?”一个蓝眼睛、白头发的洋人,指了指挂在展示架上的山水画,用蹩脚到硌耳朵的口音问道。
“这位客官说什么?”中年儒生转过头去招呼客人。朱由校也小小地松了一口气。他心道:谎越扯越大,都快兜不住了。
“我说,这个画,多少,钱。”蓝眼白发的洋人减慢本就不快语速,几乎一字一顿地说道。
“哦!是在下耳聋倒听了,这幅画二两银子。”中年儒生掏出一个正好一两重的小银块,同时伸出两根手指,摆出“二”的手势。“如果您要我现场给您画一副肖像,也是这个价钱。”
蓝眼白发的洋人只听得懂慢语速的简单对话,用词一旦脱离常用的范畴,他就只能求助于其它人了。他看向另一个有着淡褐色头发与棕黑色瞳仁的西洋人,用葡萄牙语问道:“贝尔阁下,请您告诉我,他在说什么?”
汤若望的全名是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但几乎没人会叫这个冗长的全名。徐光启是汤若望的长辈兼上官,但为了表示亲近,徐光启更喜欢称他为“汤小友”,其他的中国教友则更愿意以同辈之谊称呼他的表字,也就是“道未”,而在他获得皇帝陛下的授官之后,商人们则一改之前的直称,将之尊称为“贝尔阁下”。
商人们不知道六品官放在欧洲应该对应什么级别的贵族,但他们知道澳门事实上的直属长官,也就是香山县令,仅仅只是一个七品官。
“迪尼什·若昂。这位先生说,这画二两银子一幅,如果是现场作一幅画肖像画,也是二两银子。”汤若望一点儿也不想给这伙商人当随行的翻译,但这是龙华民会长的命令,他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迪尼什·若昂点点头,然后又操起他那个蹩脚的中文发音问中年儒生道:“我能看看别的画吗?”
“请随意。”中年儒生摆出请的手势。
就在迪尼什·若昂翻看其他画卷的时候,那个名叫哈拉尔德·布兰特的军火贩子认出了朱由校。他戳了戳身边的法籍种植园主罗杰斯·海德里希,问道:“哎!你看那个男孩儿。他是不是在徐大人府上与咱们共进晚餐的小阁下?我总觉得有点儿像。”
“啊?你说什么?”罗杰斯·海德里希还流连在灯市的热闹与繁华之中而无法自拔。他行商已有十数年,但从未见过人气如此旺盛的集市。
“那个男孩儿。”哈拉尔德·布兰特引导罗杰斯·海德里希看向木工摊后边儿的朱由校。
朱由校也打量着洋人们。朱由校能确定自己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