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事情了结之后,王安已经很久没有亲自过问过锦衣卫的监控记录了。
“来人。去取锦衣卫这几天的监控记录。”曹化淳唤道。
王安轻敲桌面,说道:“今天的就行了。”
“是。”曹化淳又招呼了几声。
没多久,一个专管堂上文书的宦官将一本并不很厚的册子拿了过来。“老祖宗,小祖宗。请。”
“你直接念吧。”王安慵懒地半靠在椅背上,说道:“看看刘阁老今天去哪里了。”
“是。”宦官翻开簿册。
记载监控记录的簿册,是司礼监下辖的经厂定制分发的。每天用一本,称为“日记”,日记一式三份,一份留锦衣卫经历司存档备案,一份发西厂,一份交司礼监。这三个衙门,每月会以具体的官员为目造专册,称为“月记”。造月记的时候,三个衙门会将本月的日记全部销毁。当官员离职或死亡,三个衙门将概记其一生,并销毁无意义的记录,以减轻簿册库的仓储压力。
日记的记录结构是,文武分记,文先武后,先高后低。此外,还有几页专门用来记载特别监控对象的行踪。所谓特别监控对象,也就是皇帝或者司礼监掌印太监交代下来的,以及锦衣卫自己觉得有必要记录的特别人物或部门的,也有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反常的事件。
内阁是优先级最高的文官衙门,因此那位专管堂上文书的宦官很快就找到了相应的记载。并念道:“记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刘一燝事。卯时六刻,离家,去大学士韩爌府。辰时一刻,携韩爌共至南京户部员外郎孙如游府。未时二刻离开孙府返家。就这些。”
皇帝没有下令搞严稽严查的“恐怖统治”。所以锦衣卫也就没有通过收买或者恫吓在官员家里插针,因此便不知道刘一燝和韩爌去孙如游那里干了什么,说了什么。
“孙如游”王安招手,宦官便将簿册递给王安。王安是他这一辈儿的宦官里文化水平最高的,有一目十行的本事,因此很快就把整本簿册都翻完了。“好了,没你的事儿了。放回去吧。”王安没有把簿册递回去,而是直接扔到了案头上。
“是。”宦官从桌面上拿起簿册,并将它放回到原来的位置。
“刘阁老怎么了?”这时候,曹化淳才开口问道。
“倒也没怎么。”王安摇摇头,说道:“上午去张府的时候,碰见了。万岁爷顺嘴提了一下,但我不能当没这回事儿。如果万岁爷又想到了,突然问起,我得有话说。”
王安莫名地轻笑了一声。他想到了刚刚看见的,关于张府的监控记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