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永芳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惨烈的抚顺收复战。抚顺陷落后不久,征虏将军、广宁总兵官张承胤奉命会同各将,分五路领兵六千至抚顺城南,与奴兵四万野战。努尔哈赤命建州兵分三路佯装撤退,诱使明军追击中计,随后以万骑夹击,一举歼灭明军。此役,张承胤战败身殁,副总兵颇廷相,游击将军梁汝贵等五十人亦先后阵亡。
抚顺失陷,守将叛逃,收复无果的消息传到朝廷,立刻引起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整个朝廷的注意。朝廷开始意识到,辽东的事情绝不止是卫、所、都司,所能解决的。
张承胤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北京的当日,内阁独相方从哲即召集户部尚书兼署吏部务李汝华,以礼部左侍郎署掌印务何宗彦,兵部尚书黄嘉善,刑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鋕,以工部右侍郎署掌印务林如楚等人,召开“九卿会议”。
参加“九卿会议”的六个人很快便达成了一致意见。会后,方从哲上疏皇帝,称:辽左之事恐非旦夕能定,督臣遥制千里之外则呼吸难通,抚臣兼理米盐之细则精神不一,往年朝鲜、洮河之役皆有另议设一经略大臣为其专责而势便也。今辽事方急,似当特设一经略宪臣,防剿机宜悉以听之,事平则撤。
皇帝一反常态地在短时间内回复了此疏。他命令内阁即刻组织廷推,并旨令川、陕、浙、闽等省抽调兵力增援辽东。之后,杨镐因为“昔曾巡抚其地,熟谙虏情”被廷推为以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并赐尚方剑节制军务,主持征伐。
事实证明,这次征伐是极其失败的。皇帝虽然重视,但心急吝啬,库有帑银但几乎一毛不拔,国家财政亦极度空虚,因此,户部只能硬着头皮向全国加饷。加饷即是加压,内阁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廷臣唯恐师老饷匮,不断向杨镐发出兵部红色令旗,督促其尽快出兵。于是原定于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的出征之日,被提前为二月二十一日。
仿佛是老天都在挽留,二月二十一日,天降大雪,行军困难,出师日期不得不延后。老天留不住找死的,这场大雪只给征酋明军增加了四天的活日。杨镐否决了各路总兵提出的所有缓兵之议,执意于二月二十五日出师。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初五,明军三路兵溃,朝鲜军全军投降,萨尔浒战役结束。此役,大明损兵四万五千余,折将三百一十余。开原、铁岭等地相继失陷。沈阳成为最靠近酋奴的重镇。
万历四十七年八月初二日,新任经略熊廷弼在海州与杨镐交接,翌日兼程进入治所辽阳。熊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