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陈腐的制度:户部
听见王安的“同舟共济”,方从哲的心里稍稍有了一点底。
在往来寒暄之间,四监十二臣先后穿过了东华门、文华门,并通过长长的甬道来到文华殿前。一行人到时,已经有十六名宦官静静地在殿门口候着了。王安稍一挥手,他们立刻就小跑着过来,轻敏快捷而不失礼当地为诸位监阁部僚解下披风,并将之稍叠起来抱在手里。
仿佛一切早有预演。当排在末尾的礼部尚书徐光启,也被宦官伺候着褪下大红色的披风,文华殿的门便从里边儿被打开了。
监阁部僚雁行而入,来到大殿正央摆放的须弥座前,对龙椅上的皇帝行五拜三叩的大礼。
礼成后,王安、方从哲领头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左右摆手,回道:“起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十二臣没时间排次序找位置,因为须弥坐左右两侧的紫檀长案上,已经摆了刻着衙署和人名的木质三角拱形桌牌。这些桌牌的制式都是一样的。比如,方从哲就是,阁·从哲,王安就是,司礼·安,而徐光启则是,礼·光启。
和当初九卿官员到内阁值房要求阁员们出面平息天怒的格局类似,文华殿也是左右面对布局。只不过相对的两方,从阁员与九卿,变成了文官与宦官。排序也从掌印、元辅居中,变成了左右首位近帝,而其他臣僚则一字排开,按皇帝排好的次序由近到远地往下拉。
司礼监还是王安、魏朝、崔文升、魏忠贤、刘若愚的格局,只不过在刘若愚之后,还多了司礼监的提督太监曹化淳。他和刘若愚是早就在殿内的,磕头行礼的时候他们也没有站着,也跟着磕了。
文官那边儿,当然是方从哲领头,叶向高次之。但排在第三位的,既不是内阁自己默认的史继偕,也不是之前代行首辅职权的沈,而是东林党在内阁的头把交椅刘一燝。这样的安排,让刘一燝的心里升起了一种雀跃与安全之感。
内阁之后,就是六部了,他们的位次也被调整过。排头的不再是吏部尚书周嘉谟,而是户部尚书李汝华,周嘉谟被排在了他的次席。之后跟下来,便是兵部、刑部、工部和礼部的堂官。
整个文华正殿除了摆在须弥座上的龙椅,只有三张椅子。它们分别属于王安、方从哲以及李汝华。
等到所有人在事先安排好的位置站定,王安率先开口了:“关门吧。”
听见这个吩咐,殿里所有的小宦官就都退出去了。
门当然是要关的,不然殿内的火炉根本兜不住初春的寒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