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给弄出来了。”
“那就先把整合与裁撤的方略,说给朕听听吧。”朱常洛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
“这个事情,是刘若愚在主刀,他比奴婢清楚。”王安请求道:“还请主子允许他来禀奏。”
“好。你坐回去吧。”朱常洛点头同意,并朝刘若愚招手道:“刘若愚,你说吧。”
“是。”刘若愚从抽屉里翻出一本写得密密麻麻,而且布满删改的草稿本。“启禀圣.”
刘若愚刚刚起身,正捧着本子准备翻开,就听朱常洛道:“坐着讲话就是。别呆愣愣的在那儿杵着。”
“是。”刘若愚听令坐回,捡开几本挡手的奏疏,然后将翻开的草稿本放置在这片刚腾出来的方寸之地。他随便扫了一眼,便从凌乱的涂改痕迹中找到了第一个要点:
“先是内官监。之前奴婢得到了万岁爷的首肯,把内官监本部的文书官直接转调到司礼监来,转调之后,这些文书官的缺已经全部裁撤了。”
在内官监总部衙门司掌文书的宦官相当多。掌印太监之下,光是总理太监就有四个,他们在原则上分别负责司掌,本部庶务,财务收支,宦官选用,给养发放等事宜。每个总理太监又配给左右两个从四品的少监佥书,左右两个正五品的监丞掌司,以及若干个正六品的典簿。
但是,这些人几乎完全没用。因为他们的工作早就被司礼监给侵夺了。
财务收支,宦官选用,给养发放等内廷要事,现在被统称为杂事,由司礼监提督太监掌总,而具体事务,则由提督太监之下的掌司或者监官负责。就连内官监掌印太监这个内官监的一把手,也多由时任司礼监掌印或秉笔太监提名产生。
因此,将这些闲人降秩转调到司礼监来当差的时候,他们非但没有丝毫抱怨,反而排着队的给王安以及负责这个事情的刘若愚磕头。他们的工作热情很高,学习能力也很强,没多久就适应了新式记账法,大大的提高了司礼监的文牍处理速度。
“之后,司礼监计划将内官监、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银作局等司掌匠造的内官衙门全部合并为一署。由内官监掌总负责。”
刘若愚认为,在外廷,营造、修缮止工部一署总掌,而在内廷之中,竟有七个独立的衙署分别进行。各衙门都有自己的账,这不仅导致管理秩序极其混乱,而且在内廷全面涨俸的情况下,这些衙门里寄生着的大量“高级”宦官,将获得远超过他们职能的收入,对内帑造成没必要的浪费。
唯一需要独立保留的匠造衙门,只有给皇上造御用器物的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