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先斩后奏
“谁寄来的?”熊廷弼问道。
“不知道。信封上是空白的,什么也没写。”杨涟将那封来自沈阳的信件摆到了熊廷弼的面前。
“你没拆来看?”熊廷弼拿起信,左右翻转,发现信封完好,并没有打开的痕迹。
“刚才在衙门门口收到的。”
“哦。”熊廷弼本想借机批评杨涟几句给自己找点儿场子回来。但既然是刚才收到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九边十三镇,能靠书信传递的,就算是大事也不会是急事。像是沈阳遭到大规模的入侵,这种又大又急的事情,半个时辰都要不了,消息就会被各处墩台的烽火告遍全辽。接着顺着辽西走廊一路南下到山海关,一天之内,如火的军情就会传到京师,报皇上知晓。
在熊廷弼经辽初期,整个辽东风声鹤唳,驻守墩台的墩军完全没有纪律观念,乱传烽火,搞的辽东一日三惊,京师也跟着担惊受怕。因此,在劾罢李如桢的同时,熊廷弼也下了大力气整治乱传烽火的现象。
不仅严申纪律,还搞情报溯源。抓住头一个因为惊慌失措而乱点烽火的墩台,直接遣散墩兵,整体撤换,并把军官拉出去砍头。砍了几个脑袋之后,假报烽火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的遏制,军情传递系统才得以恢复正常。
“嗯?”撕开信封摊开信,熊廷弼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怎么了?”袁应泰探出身子,却只看见熊廷弼的表情变化。
“沈阳出大事了。”熊廷弼没有卖关子,沉声道:“孙伯雅来信说,朝廷调到辽东来的那一队色目人火器兵的通事官,在军营里公开宣扬洋教。胡言乱语,狂悖至极。让贺世贤误以为那个通事官是在煽动哗变,遂带兵镇压。虽然没有闹出人命,但现在整个沈阳都知道色目人通事官是个诽谤君上,诽谤朝廷的疯子。”
“这算什么大事。”袁应泰政治神经还是一如既往的迟钝。“沈阳那边早就汇报说,远洋操炮之术,已尽数掌握。现在就算不用那队洋兵,沈阳也能自行训练炮手了啊。应该没什么影响吧?”
“呵。”熊廷弼冷笑道:“这消息要是传到京师,立刻就又是一场政潮。还不算大事?”
“什么意思?”袁应泰问道。
“你不是东林党的人吗?”熊廷弼反问道:“南京教案都不知道?”
“我们只是去东林书院游学过,不要把我们称之为‘党’行吗?”袁应泰向杨涟递去一个眼神,有些不满地对熊廷弼说道:“党来党去的。哪有那么多党。”
子曰,君子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