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的,不会给辽东添乱。
“敢问各位贵珰尊姓大名啊?”熊廷弼直起身,友善地环视道。
“下官乃东厂庶务司司正崔仲青。”崔仲青微笑回应,再一拱手。
“下官乃司礼监廉材房审计司司副张言上。”崔仲青的态度就像是一根标杆,既然他拱手微笑,张言上也就有学有样了。
“下官乃西厂外稽司司副王亮。”王亮也是南书房清账小队出身的稽查官,他比王承恩要大两岁。他至今都想不通,万岁爷为什么要选他们当中最小的一个来当大家的老大。
“下官乃内承运库管银少监冯恪。”冯恪的名义品秩最高,年岁最长,但前面的三个人吼一声就能把他吓得一哆嗦。
这个阵容把在场的文臣武将都给惊住了。冯恪不提,其他三个人,都是清贵的高级衙门出来的显宦。以前能见着一个就算是倒了血霉,现在扎堆儿出现,竟然感觉气氛还不错。
“四位钦差一路风尘劳苦。”熊廷弼又是一揖,接着让出一个身位,将城头西门的石刻红漆字剖示到宦官们面前。
“不劳苦,不劳苦。咱们这些做奴婢的虽然整日待在宫中,但也常常听闻熊经略的事迹。从老祖宗那儿领了这趟皇差上路之后,心里一直挂着、念着,每天睁开眼睛之后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睹经略的风采。”崔仲青心思活泛,巧舌如簧,随口接住话茬,对熊廷弼就是一顿猛捧。“心中有了这么一个顾念,哪里还会劳苦呢。”
“哈哈,钦差客气了。”熊廷弼愣住了,好一阵儿腻歪。他干笑两声,却没怎么接崔仲青的茬。他对宦官怎么挂念自己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他只想让宦官,看见新砌的门墙后随便提一嘴,这样他就能顺势介绍西门乃至辽阳重建的过程,并颂圣。
但让熊廷弼失望的是,崔仲青似乎一点儿问门的心思都没有。
“咱们走吧。去经略衙门宣旨。”崔仲青确实没有问门的心思。他是个近视,刚才在车上远眺辽阳的时候,就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轮廓。现在走到近前,西门刻字虽然清晰了些,但还是一团模糊,得虚着眼睛才能完全看清楚。
可崔仲青不会这么做,因为他根本没往那边儿想过。崔仲青就是个军事白痴,无论是来之前,还是在路上,他都没有仔细研究辽东格局的心思,可以说是连方位的概念都没有。什么西门、南门完全没差,反正和京城的十六门楼比起来,都算不得什么大气的东西,也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熊廷弼搞这么一出,完全是对牛弹琴。
“好。咱们走吧。”熊廷弼摆出请的手势,却在心中默默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