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钱袋子里摸出唯二的两块碎银递出,然后又从自己随身携带的荷包里挑出一个小银块。“称一称吧。应该是够了。”
“好嘞。”老铁匠接过碎银,很快就完成了称量。“不多不少,正好二两五钱。我这就给您取一把上好的刀来。”
“好。”
不多时,老铁匠取来一把朴实无华的刀。“您验一验吧。不满意可以换。”
丁白缨接过刀,将刀抽出,先是掂了掂,又握着转了转手腕。“挺趁手。”
“老朽就是按您这刀的形制挑的。”老铁匠不无自豪地说道。“用的也是好料。”说着,他递出一个小锤子。“您自个儿敲着听听吧。”
官府验刀都是随机抽挑然后暴力验刀。但民用的刀不好这么验,因为暴力验刀势必砍出缺口,磨损的成本谁也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都是拿着小锤敲,然后听声儿。好钢的声音大差不差,但粗制滥造的东西却各有各的响。丁白缨敲着试了试,然后满意地点点头。她一边递回小锤子,一边闲问道:“您应该是匠户吧?您不给官府造办吗?”
“造啊。每个月官府都要派差下来,到时间给齐了就是。”老铁匠说道。“总不至于一点儿富裕的工夫也挤不出来。”
实际上,富裕的不只是工夫,还有官府提供的矿石和废铁。匠户们就算不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工减料,每个月也能剩下不少铁料。只要官府不查,他们就能留着,用来造农具或是民用的兵器换钱,这就算是纯收了。
铁匠匠户们以为是捡着了官府的利。但其实,各级官府是故意不查的。每件兵器对应一定量的铁,造得越多省得越多,赚得越多。算是熊廷弼以迂回的方式,给造办军品的匠户输利,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如果按朝廷额定那点儿禄米用作匠户的补贴,那么匠户只能低强度地工作,要是高强度工作,吃都吃不饱,不跑了才有鬼。而想要提高额定的禄米,就得跟户部掰扯,跟兵部掰扯,跟朝里虎视眈眈的言官掰扯。承平日子倒也无妨,上疏打口水仗就是,可现在是战时,熊廷弼也就只能这样便宜行事了。
“就这把啦?”老铁匠问道。
“就这把了。”丁白缨点头。
“那您稍等一会儿。我这就给您装枪、磨刀。”老铁匠这才将捏在手里的银子收好。
“不急。”丁白缨说道:“我还得去买匹马。您知道马商在哪儿吗?”
“马商?”老铁匠摇头道:“海州没有马商。”
“怎么会没有马商呢?”丁白缨问道。
“整个海州的牲口买卖都被官府垄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