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早就想过了啊。”努尔哈赤露出了今天的第一个笑容。
“若能巧合圣心,儿臣不甚之荣。”黄台吉没想过,他只是随口颂圣,然后在急智之中捡了几个听起来不那么生硬的理由附和而已。
代善在忙乱之中突然昏了头,竟然在这时候问:“如果要把蒙古人也编成牛录,那您打算把这些牛录划到哪个旗下呢?”
“你还是先管好家里的事情吧,这里就不用你操心了。”努尔哈赤冷冷地说道:“四贝勒。编制蒙古牛录的事情就由来做。”
黄台吉心中大喜,却强忍着笑意给代善递去了一个看起来极为真诚的歉然。接着才跪下领命道:“儿臣谨遵汗阿玛旨意。”
“呼!”努尔哈赤长呼出一口气。“继续谍查,一定要将明军的战略部署和每一个总兵的动向都探查清楚。”
“是。”黄台吉肃然领命。
“还有,提高忧恤,倍增马探。尽快弄清沈阳、奉集、虎皮三镇的外围部署,及新增之墩台所在。”
“是!”
————————
在努尔哈赤积极派兵侦查沈、奉、虎周边的情况的时候,贺世贤也安排了一批又一批的夜不收深入敌区打探情报。
如果按照分类,负责出境侦谍敌情的夜不收,属于瞭侦兵序列。直到目前,他们并没有具体的编制,既可以隶属于某个墩台,由守墩官管辖;也可以隶属于某卫,由卫所军官管辖;还可以隶属于某营某堡,由守堡或管营参将直辖。
而沈阳的夜不收,则创新性地统归在总兵官贺世贤的标下。孙传庭建议贺世贤,无论是分布于墩堡,还是随营驻扎的夜不收,都按总兵标兵的待遇造册并领取粮饷,等于是永久性地提高了夜不收这一群体的待遇。在这之前,夜不收的待遇完全是和他所属的部队挂钩的。
同时,孙传庭还建议贺世贤改进汇报流程。允许夜不收,跳过所有的中间层级,在遇到重大军情的时候,可以直接向总兵官本人汇报,并获得赏赐。当然,如果有人妄图谎报军情以邀虚赏,则直接按扰乱军心治死罪。
孙传庭的建议不是凭空来的,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制度基础,是熊廷弼给外派的瞭侦兵提供优厚的伙食补贴,并重惩乱报、不报的行为。
熊廷弼巡辽期间就发现,墩兵的生活往往极为艰苦。常常是盔甲不整,兵器缺乏,有时上级属官甚至连一把防身用的刀子都不愿派发给他们。要是墩堡位于荒无人烟、不生五谷之地,驻地的墩兵甚至连吃水都成问题。别说和标兵相比了,就算和城里那些备受各级军官压迫的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