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出战阵的步兵。莽古尔泰甚至都没有见到李秉诚,就主动撤退了。
换言之,莽古尔泰尾随了明军一路,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了一场偷袭,给明军造成了损失,并在明军的反击到来之前及时撤退,非常高明。但他模糊了其中的细节,夸大了自己的勇武,并最终让积布克达产生了误判。
“你凭什么看不起别人啊?要是援军稍迟片刻,我镶白旗的精锐怕是要全军覆没了!”看到载着尸体的马匹,杜度更恼火了。“带着这么多尸骸回来,你怎么不干脆死在那儿啊!”
积布克达猛地抬头,老眼里已然蕴积了些委屈的浊泪。比起脸上的痛,这句话给积布克达带来的伤害更大。
————————
脱战之后,李秉诚率所部近三千骑兵连着退了好几里地,才在一处既未发烟,也没撤离的墩坡停下休整。
“左右两阵轻骑,各派一队充作马探,扩大侦察。如果遇到其他马探,直接收拢,并告知我部位置。”李秉诚一面对迎下来的墩兵点头致意,一面对身边的千总下令。“若有重要情报,派两骑分别至此处,及六里墩回报。”
“是。”两位负责指挥轻骑的千总刚迈上墩台的第一级台阶,就缩回去传令了。
李秉诚登上墩台,远瞭望来时的方向,并环视一圈,见方圆数里内没有敌骑的身影,于是又对身边的三个千总说道:“允许各阵下马,就地歇息。人吃干粮马嚼豆,尽快恢复体力。歇息期间,所有人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候命,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开本阵。”
“是。”两个轻骑千总对视一眼,哑然一笑,又返回去传令。
李秉诚嚼着同样的干粮,与三位千总一起遥望抚顺的方向。这时,原本只有一层的横向烽烟已经变成一团。但后续的烽烟多不是五道,而是两道或三道,这说明奴兵派出了足以威胁到墩堡的小股部队,正有意地驱散着墩兵。
金军在推进的过程中虽然会不断地驱逐墩堡的墩兵,但并不会熄灭墩堡的烽火。因为墩台烽烟本身是一个固定的信号,只要点燃了,信号的就定了。而且一直保留烽烟,还有助于马探准确报告敌军的方位。
李秉诚希望马探们能及时带回奴兵本阵,以及那支精锐骑兵的情报。但是,金军的马探亦如牛毛般地铺陈于原野,明军的马探很难避开他们进行的深入侦查。
过了差不多两刻钟,烽烟又往奉集的方向挤了一点,可李秉诚手里最新、最有用的情报,仍不过是敌人解围骑兵的方向和大致数量。
“镇帅!您看!”恍惚之间,一名李秉诚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