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犹豫了。
“还是先等等吧。这要是再点火,很可能会打到自己人。”炮手话音刚落,守备官的吼声就传了过来。
“停火!都停火!不要再点炮了!”守备官还是一边跑一边喊。
————————
“撤!”李秉诚一心二用,在不断杀敌的同时,也留意着敌人前锋的动向。见金兵重骑顶着炮击去而复返,他果断下令撤退。
李秉诚这一阵可谓电光石火,停、冲、杀、撤之间不过只五分钟。
能在城下借炮兵的势,冲杀这么一阵已经很让他满意了。只要金兵大部不来攻城并且回收这满地的尸体,他就能扎扎实实地收获一堆人头。
比起积布克达的鱼钩式拐弯,李秉诚的撤退要有序得多。哪些人先撤,哪些人次之,哪些人断后,一切井井有条。顺利得都有些过分了。李秉诚率队来到堡城的外围阵前,见布防如先前训练的那般井然有序,没有大的骚乱,不由得满意点头。但李秉诚笑不出来,因为他知道,即使在城下杀了这一阵,他也不是凯旋,而是被金兵一点一点地逼回来的。奉集与抚顺之间墩台大概率已全部沦陷。他已失了所有的耳目,只能龟缩待援了。
————————
李秉诚率部入城的同时,奉集堡城西北方向三里处的一处墩台。大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正遥眺堡城下的战场。
努尔哈赤是在接到黄台吉的消息之后,才率右翼精骑来此准备合击歼敌的,不过他过来的时候,明金两军根本没有碰在一起,而是处在,前追后逃,城头放炮的状态,于是他也就没有带兵过去,而是遥遥地立在这个所谓的高冈上,眺望战场。
这个墩台的位置很不错,不仅能目视整个战场,还能看见城头的火光。当城头再没有明灭,只剩下一簇簇常亮的火团,努尔哈赤便知道,明军已经停止了发炮。
“报!”来人是正白旗的巴牙喇甲喇额真,大金世职游击,八旗十六大臣之一,董鄂·席尔泰。如果黄台吉没有亲率精锐出战,这会儿带队在奉集城下跑来跑去的人就是他了。
“上来。”努尔哈赤朝席尔泰勾手。
“奴才叩见天命汗,大贝勒。”席尔泰快步走上还在发烟的墩台。即使身着全甲,行动不便,他还是结结实实地给努尔哈赤磕了个头,以示恭顺。
早在努尔哈赤过来之前,原驻墩兵点燃的烽火就已经燃尽,这是金军按照原样给续上的。努尔哈赤曾是大明朝的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对这些信号的含义清楚得很,深知只有变化的烽烟才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你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