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向李廷元展示。
李廷元看见腰牌,赶忙对惠进皋作揖。“学生见过惠司正。”
“李公子客气了。”惠进皋起身还礼,又指了指那盘银条。“验一验吧。”
“收起来。”李家的仆人带了秤和剪子,但李廷元还是直接让管家把银子装到箱子里给带走了。
“李公子还要变卖房产吧?”惠进皋收起托盘。
“是。”李廷元问道:“你们这儿也做田宅买卖的业务?”
“当然。钱庄、票号、当铺、牙行能做的,我日月银行都能做。”惠进皋点头道。
李廷元犹豫了一下,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没有用糨糊封上的信封,打开后,李廷元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抖出一张折了一折的大纸,递给惠进皋。“这是契券。您先看看,估个价。”
惠进皋接过契券,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这张契券是一张典型的红契,上面记载着房屋的面宽进深、房间数、坐落,出让条件,买卖性质,当事人双方和中间人的签字。以及最重要的,顺天府署的大印。这些信息保证了上一次房屋买卖的合法性,也确立了“购买人”,也就是李廷元对这处房产的所有权。
“南熏坊的房子,还是三进院。上一次的买价是三千六百两,契税是一百二十两”
京师房产的价格差别巨大。在京师外城,房产价格普遍也就三四十两。而在南薰坊,最便宜的房产也得上千两银子才能拿的下来,而且往往是有价而无市。像洋人们在正西坊盘下的那座大型三进四合院,其价格也比不过南薰坊一个座小四合院。
看完,惠进皋没有立刻报价,而是问道:“您这房产,是挂牌儿寄售,还是直接卖给我行啊?”
“不寄售了,如果您愿意出面,就卖给您吧。”按照房产交易的惯例。往往是卖主找到牙行这样的中介机构。如果卖方不急,便可以将房产信息挂在牙行大堂的公告板上,或者直接请他们出面联系潜在的买家,此为寄售。要是卖方急着出售,那么牙行就会找个人,以相对于寄售来说更低的价格把房产给卖下来,之后再倒手出卖。因此,李廷元以为,是惠进皋愿意出面充当这个交易主体。
“不是卖给我,是卖给我行。”惠进皋纠正道。
“这有什么区别吗?”李廷元不解。
“有。”惠进皋将地契翻转过来,指向买方的位置,对李廷元说:“这地方,会签上日月银行京师分行正阳门支行,而不是我的姓名。”
“啊?”李廷元指向官印的位置。“不应该签在这儿吗?”
“其实我也不是很理解。但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