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必须奉着调案牍的旨意,这是另一码。”李宗延像个老顽童似的,对愁容满面的史方达微微一笑。“我说明白了吗?”
“得得得!我哪有您道理多呢。”史方达无奈地离开了。
————————大明朝廷的财政权力非常分散,几乎每个衙门都有自己的银库。而且除非有皇帝的命令,否则各库的库银是不能随便转运到其他银库的。
去年用从郑家抄得的银子补发在京官员的俸禄,并补发辽东军饷,其实质就是皇帝下了一道旨意,让内承运库先给户部太仓库送去银两,然后太仓库先开仓发俸,接着再把发剩下的银子送去兵部,最后再由兵部按远近两条线,把银子分别直送至广宁为止的辽西各营,以及位于北塘的饷部衙门。
除了让内廷衙门把内库的银两送去外库,皇帝也可以下旨让外廷衙门把外库的银两送进内库。而这类行为,若是出于皇帝之私欲,最终用于皇家使用,或者干脆就屯在内库里不发。便是所谓“侵夺外库银”。在万历朝,尤其是张居正病逝之后,“侵夺外库银”的现象就变得非常常见了。
比如万历十四年正月。皇三子朱常洵出生,神宗皇帝便以内库缺乏为由,命取太仓银二十万两入补。
面对这样的情况,无论是辅臣还是部臣都没法拒绝,只能想法子跟皇帝讨价还价。
入补命令下达的次日,辅臣申时行持奏,说京边岁费日增,太仓积贮日少,遽取二十万为数太多,于是票拟请求只取十万两。而神宗则下旨再添五万两。最后,皇帝从户部太仓库中取了十五万两银子充入内库。
如果泰昌皇帝是走正常程序,通过文书给户部下命令,让户部把银子送去内承运库。那么王纪高低得上本象征性地反驳两句。但皇帝既然直接派宦官来户部传旨,那王纪也就只能遵旨执行了。
和史方达抵达都察院的差不多同一时间,王纪也带着管理太仓银库主事汤道衡,来到了位于南居贤坊东直门大街附近的新太仓。
“太仓”一词原用于总称永乐迁都以后修建在北京、通州之地的,用于存储粮食的仓廒。
正统七年,为了储存南直隶苏州等府解纳北京的草价银,以便实际用草时召商购买,皇帝诏准设立太仓银库,专掌储银。之后,随着主要用于存贮金、银、布、帛等物的内府各库逐渐退出国家公共财政领域,国家的各类杂税也开始折征白银,太仓银库也就慢慢地成了一个专门且时常被提及的银库。
为了与位于思诚坊的“旧太仓”做区别,太仓银库便也被称为“新太仓”。
太仓银库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