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所以也适用这套规矩。但等山东分行正式成立,行山东分行从京师分行下划出,您老要在辽东兑现,就得扣缴一笔规费了。”
袁可立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这笔规费很多吗?”
“目前还不晓得上面怎么定,但我想应该也不会多,至少不会比其他票号多。可蚊子腿儿再小也是肉啊。别浪费不是?”马宪典笑着环视了一圈。
“多谢马公公提醒。”袁可立说道,“但我之后要去镇江上任,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再去海州拜会您呢。”
“嗐,派个人把银票送到海州来就是。您要是嫌远,待会儿把银票给我,我回去之后立刻叫人按数把现银兑出来给您送去镇江就是。”马公公的声音一点儿不小,他就是要把“见票即兑”的事情告诉在场的所有人。
“这合规矩吧?”袁可立忙摆手道。
“怎么,您还怕我吃您的银子啊?”马宪典佯做嗔怪之色。
“瞧您说的,我只是不想多麻烦您而已。而且这么一来一回,七百多里,路上的人马吃食折了银两,怕是比规费还多。”袁可立也摆出赔礼的样子。“我什么去海州公干,顺路再兑嘛。到时候,也还能再拜会公公一次。”“那就这么说定了啊。”马宪典又举杯。
“马公公来辽东开银行,”袁可立举杯回敬。“是不是说皇上也有意在辽地推行新的俸制?”
“京里发银票也不算新的俸制嘛,”马宪典说道,“无非是把一半的银两换成等数的银票而已。发多少,怎么发还不是原来的规矩,不想捏着银票,尽管兑换现银就是了。皇爷的本意是要疏通钱法,便利民商买卖。”
“马公公准备如何做?”袁可立笑着问道。
“怎么做.当然是按宫里的吩咐,收银开票嘛。假使有一个生意人想做几百几千两银子大生意,却又不想带着大笔现银在路面上晃悠。就可以先把手里的现银换银票,然后再带着银票去其他地方兑现使用。如果对方也愿意收银票,那么连兑现都可以省了,直接靠着银票做下一桩买卖就是。南方那几个商贸往来频繁的省,不都开着民商票号吗,有几家甚至还把票号开到京师来了。像什么宣昌记,联盛记,不就是做这个吗?”马宪典的脑子里装了点儿生意经,但还远不能理解皇帝的币制改革计划和那套完全没有概念的抽象货币政策理论。直到目前,他只把上面派给自己的差事当成一桩与民争利的买卖而已。
袁可立往嘴里夹了一口菜,咀嚼咽下后又喝了一口酒。“那像宣昌记,联盛记这种民间票号,宫里又准备怎么处理他们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