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字字珠玑,深入中心,将来科举定能大展宏图。”
“他要是中了榜,就是京官,你眼光好,人家京城里世家大户难道就差了?”
“万一哪个王公大臣挑中了他做女婿,咱们这门亲就成了绊脚石,到时候别青溪,李家都得跟着倒霉。”
不怪李致远想的多,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先例。
前朝有位郡主相中探花郎,她家中让知探花郎早已定亲,硬生生造了个罪,安在探花郎未婚妻一家身上。
转眼间,那一家子人全都发配为奴,流放三千里,死的死,赡伤。
但对郡主与探花郎的婚事一点影响都无,人家照样和美成亲,还落了个才子佳饶美谈。
“便是这档子事发生的概率低,但武将来肯定会在仕途上越走越远,我不过是个县令,压不住他。”
李致远摊手:“他现在性子是好,难道就能保证他一辈子都好?万一哪他变了态度,不爱护青溪了,咱们连想给他施压都挺不直腰。”
陶氏哑口无言,但她不死心:“可除了武之外,你上哪儿找这么合适,又知根知底的女婿呢?”
高门显贵他们攀不上,也不想去攀。
门户低了,又觉得委屈女儿。
“再了,你怎么就知道武发达了,就一定对青溪不好,我反而觉得他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
李致远不欲与夫人在这件事上多生争端,只道:“你觉得他合适,女儿未必这么觉得呀,况且人家武也不一定喜欢青溪。”
“感情这种事,是可以培养的嘛,你我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行行行,那你看着办,反正事不成,也不可勉强,免得坏了我跟老方这么多年交情。”
陶氏打定了主意,就开始行动了,时不时约着方家夫人喝茶。
一晃过了数,迎来了七月初七。
青州人会在乞巧节这,带上家中备的花包去挂在桥头,再去河里放花灯,祈求福祥。
有年轻男女情投意合的,还会一起从桥上踏过,希望将来情路顺畅。
这种节日里,李青溪是溜不出去的。
因为陶氏会领着她梳妆打扮,再叫上二房的人,一道出门去夜游。
今年她还特意叫上了方夫人。
这也是李青溪时隔两个月,头一次见到深居简出的方武。
旧友相见,总是格外高兴。
她兴冲冲到他面前:“书呆子,你今日怎么也舍得出门了?”
方武见了她,笑意也藏不住:“看书,人都要看傻了,总得出来逛逛。”
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