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大捷,消灭日军不少部队,可对于整体的战局影响不算太大。
他必须抓紧时间,厉兵秣马,为下一阶段作战,做好准备。
在参与太原会战之前,关于白云寨的建设,楚仍旧没有丝毫的停歇。
陈教授的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之中帮了大忙。
这些学生们,因为所处的专业不同,可以在多个领域,给楚他们提供帮助。
包括建筑,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等。
他们甚至还在水电站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室,用来研发新型的武器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楚最注重的,便是白云山的防御建设。
几个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根据白云山的地形地势,结合一些军官们的作战经验,开始进行整个白云山防御圈的构筑。
若是这个防御圈彻底形成的话,日军便算是调集十万大军攻打白云山,也未必能够将他们的防御圈破坏。
这是一个大工程,哪怕楚可以提供钢筋混凝土,还有其他的建筑材料,甚至各种工程设备,车辆等等。
想要完成这样的大工程,也需要数万饶努力。
好在白云寨内的百姓众多,他们几乎都是自愿参与到防御工程的建设之郑
这让工程的建设速度,得到了极大提高。
半月之后,楚得到消息,日军突破了雁门关方向,已经向太原杀去。
过了雁门关,继续向南就是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
平型关守住了,但是雁门关没守住。
楚心中有些苦涩,心想国军在让人失望这方面,倒是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啊。
不过他也不好苛责太多,毕竟上头的军官吸血,发着国难财,指望底层那些潦倒的士兵们去保家卫国,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枪都配不齐,想打赢鬼子何其困难。
经过半个多月的整训,之前收拢的两千多名晋绥军士兵,已经归入到四旅各个部队之郑
这一次,楚仍旧打算主力尽出,不过不是去正面战场,和鬼子玩儿堑壕战。
毕竟那种堑壕战的作战模式,他这一万人填进去,恐怕用不了几时间,就要被消耗殆尽。
他要在日军后方折腾点儿风浪出来,这样才能让对面的鬼子投鼠忌器,不敢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太原主战场。
哪怕不能阻挡太原的最终沦陷,楚心想,那至少也可以让更多的百姓们逃离那里,不必受到日军屠戮和欺辱。
部队再一次集结,是在一个清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