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等配伍,如舟车丸中的大黄,可协助利水消肿。山大黄用量需根据水肿程度和患者体质调整,一般为3 - 10克。
治疗跌打损伤:山大黄能活血化瘀,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将山大黄研末,用酒调敷患处,或与乳香、没药等配伍内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复元活血汤中,山大黄与其他药物协同,治疗跌打损伤后的瘀血停滞。
治疗高脂血症:现代研究发现,山大黄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可单味制成片剂或与其他降血脂药物配伍使用。临床常用剂量为3 - 6克,可根据血脂情况调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脂代谢。
六、食疗配伍与禁忌
(一)食疗配伍
山大黄蜂蜜饮:山大黄3克,用开水冲泡,待水温稍凉后加入适量蜂蜜。有清热润肠的作用,适合便秘且伴有内热的人群。蜂蜜能缓和山大黄的苦寒之性,同时增强润肠功效。
山大黄绿豆粥:山大黄5克,绿豆50克,大米100克。先将绿豆浸泡,然后与大米一起煮粥,粥快熟时加入山大黄(用纱布包好),再煮10 - 15分钟,取出药包。可清热解暑、解毒通便,适用于夏季暑热烦渴、便秘者。
(二)禁忌
孕妇禁用:山大黄有较强的泻下和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或早产,所以孕妇应绝对禁用。
月经期慎用:经期女性使用山大黄,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紊乱情况,故应谨慎使用。
脾胃虚寒者禁用:山大黄苦寒,易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使用会加重脾胃虚寒症状,不宜使用。
体质虚弱者慎用: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之人,使用山大黄可能会进一步损伤正气,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七、炮制方法
生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力较强,多用于实证、热证。
酒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凉。每100千克大黄,用黄酒10千克。酒大黄借助酒的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如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牙龈肿痛等。
熟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装入炖药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炖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时,取出,干燥。每100千克大黄,用黄酒30千克。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了大黄的苦寒之性,增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