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片,倒卵形,两侧卷起,包裹着雄蕊。拐枣的果实并非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其果实呈近球形,直径约7毫米,灰褐色,果皮革质,常与果柄基部连在一起。真正被人们食用和利用的是其肉质扭曲的果柄,果柄肥厚,红褐色,成熟时质地柔软,甘甜多汁,形状独特,极具辨识度。
四、药用部分
拐枣的多个部位均可入药,包括果实、果柄、种子、树皮和叶,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用功效,在传统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果实和果柄:拐枣的果实和果柄是其主要的药用部位之一。它们味甘、酸,性平,具有清热利尿、解酒毒、止渴除烦、通利二便等功效。在传统医学中,常被用于治疗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等病症。拐枣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有机酸等成分,能够扩充人体的血容量,起到醒酒安神的作用。同时,其利尿作用有助于加速体内酒精的排出,减轻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种子:拐枣的种子又称枳椇子,味甘、性平,归心、脾、肺经。具有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便的功效。在临床上,枳椇子常用于治疗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枳椇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等,这些成分具有显着的解酒保肝作用,能够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树皮和叶:拐枣的树皮和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树皮味甘、涩,性平,具有活血舒筋、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劳伤咳嗽、疮疖肿毒等病症。叶味甘、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麻疹、吐血、外伤出血等病症。
五、附方功效与作用及使用方法治疗
(一)治疗醉酒
附方:枳椇子15克,葛花10克。
功效与作用:枳椇子解酒毒、止渴除烦,葛花解酒醒脾。二者配伍,可增强解酒功效,减轻醉酒后的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使用方法:将枳椇子和葛花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转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两次温服,醉酒后立即服用。
疗程:无需按疗程服用,醉酒后即可服用。
(二)治疗烦渴
附方:拐枣果柄30克,麦冬15克,花粉10克。
功效与作用:拐枣果柄止渴除烦,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该方能够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因阴虚燥热引起的烦渴、口干舌燥等症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