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骨胆”这一别名强调了鸡内金强大的消化功能。在民间传中,鸡可以吞食一些细的骨头,而鸡内金在鸡的消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帮助鸡消化这些骨头,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化骨胆”,体现了它在消积化滞方面的独特功效。
二、形态与特征
新鲜的鸡内金完整者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囊片状,有明显的皱缩。它的表面呈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有明显的条状皱纹。质地坚韧,有一定的弹性,不易折断。干燥后的鸡内金质地变硬变脆,颜色会稍加深,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在光线下观察,可见其表面有细的颗粒状突起,这些突起是鸡内金独特的微观结构,与它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鸡内金的边缘较薄,中心部位相对较厚,整体形状类似于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边缘微微卷曲。
三、药用部分
鸡内金的药用部分是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在杀鸡后,取出鸡的砂囊,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后即可入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对操作的时机和手法有一定的要求。要在鸡刚宰杀后迅速取出砂囊并剥下内壁,这样能保证鸡内金的新鲜度和完整性,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内壁变质或难以剥离。在清洗过程中,要轻轻冲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的食物,但不能过度揉搓,以免损坏鸡内金的结构。
四、附方功效与作用
1. 鸡内金散
- 组成:单味鸡内金适量。
- 制法:将鸡内金洗净,干燥后研成细粉。
- 功效与作用: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儿积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儿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因饮食不节导致积食,出现腹胀、腹痛、口臭、大便酸臭等症状。鸡内金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帮助儿消化食物,缓解积食症状。
-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3克,每日2-3次,用温开水冲服。年龄较的婴幼儿可将药粉加入适量的牛奶或米汤中喂服。
2. 鸡内金山楂散
- 组成:鸡内金、山楂各等份。
- 制法:将鸡内金和山楂分别洗净,干燥后研成细粉,混合均匀。
- 功效与作用: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山楂本身就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作用,与鸡内金配伍使用,能增强消食化积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腹痛等症状。对于因暴饮暴食导致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3-6克,每日2-3次,饭后用温开水冲服。
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