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李德强:“这是万书记自己出资安装的壁炉,烧的木头是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党员义务劳动,从山上砍的疫木。”
“这很好啊,既解决了疫木砍伐难的问题,还取了暖,节省了办公开支,一举三得的好事儿呀,值得在全镇推广。吕主任,你记着这个事儿,转过年来,在全镇第一次支部书记会上推广。”吕主任在本子上记着,记者们忙着抓镜头,拍完李德强,拍壁炉。
落座后,正式座谈之前,照例是自由谈的时间。刀芬芳忙着给众裙水。
佳林端起茶杯,对俞书记:“俞书记,你尝尝我们村的绿茶,是不是比你村的茶好喝。”
俞大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比我老家的好喝多了。哪里有卖的,我买点回家过年。”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我:“俞书记,你要喝的话,我送你两斤,不用买。再了,你就是想买,你也不知道找谁买去。”
“好,等我回来,我捎些我老家的荔枝酒和金龟桔给你。”
“这就免了吧,我好歹在深海生活快三十年了,那边的特产我都吃过的。”
“我听了你的情况,万书记。”
“是佳林的吧。”
佳林笑笑,表示默认。
俞大海:“其实,我是惠市的,咱俩算是半个老乡。”
“从今坐在这里谈话的角度,那是正宗的老乡。”
大家又是哈哈大笑,办公室里气氛很是融洽,就连记者也放下手中的长枪短炮,坐在一旁边品茶边听大家谈话。
俞大海感慨地:“从南方到北方,我最大的感受是,咱这边忠诚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但在灵活地执行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主观能动性不足,需要大力改进。万书记在深海生活多年,嫂子还是领导干部,想必和我有同感吧。”
“是啊,你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要转变过来,需要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变的。好在这边的各级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正在努力改变被动的状况。”
佳林:“我谈一下我的看法,这其实是个产业结构的问题。这里的重工业多,国营企业多,民营企业相对南方较少,这就导致领导干部们想问题,行政方式上,与南方的领导干部有差异。”
俞大海:“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北方如果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发力的话,就能促进行政方式的转变。原来有国营经济,民营经济再发力的话,经济体量肯定要超过南方。我相信这一点。”
“根据三元九运,未来的二十年还是属于南方的舞台。再过二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