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反感程度又加深了一层,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这病症背后的阴谋论,让无数人想掐死源头。
烦得要死,我那本该多姿多彩的生活。
丛澜对着镜头伸手,假装在摸摸大家的脑袋:“不生气哈,后面还有比赛,后台见哦!”
跟哄小孩似的。
也确实哄好了。
花滑团体赛与单项隔开一天,让参赛选手调整休息一下。
虽然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聊胜于无了。
·
沈韫玉也报了公开组,要不然她得随着jr组在前几天结束掉比赛直接离场,根本不能留到现在。
跨组比的人不少,现在的15岁下女单人数多,出难度的也多。
于谨和丁教练原本还想着提前来这边,看看情况,选选人。
没想到赛程安排是项目结束就撤离,回原单位隔离休整。
他俩要是提前来了就跟不上管队内的人了,于是只能作罢。
“有个上四周跳的,但毛病太多了,练得问题太大了,技术一开始就是错的。”于谨看到一个小女孩,13岁多,这次跳了四周,只是摔得稀烂。
如这样的也有俩。
于谨纳闷的是:“怎么不学丛澜的技术?”
花滑的官网上有单开的技术页面,各个难度的要点都有视频,当年出这一套教学内容花了他们不少时间和精力。
丛澜的训练节奏都因此被打乱,拍摄期间反复地录制,折腾她不轻。
倒也不怕训练方案泄露,技术是技术,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标准的动作要怎么去练,问题是如何练出来。
数学书就在那里,参赛资料大家都可以找到,但不是谁都能学得懂看得明白写得出来,考场发挥也各有高低。
教材是教材,担任了指引的作用,能不能成功还得看许多因素。
包括视频里于谨他们给出的训练方案建议,那也只是普适性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人作调整,这些都得靠自己的教练去把握。
学四周跳的很多,特别多,还有录了视频发网上成为小圈子里的小网红jr的。
于谨他们都刷到过。
尤其是见到沈韫玉出难度,瞎练的人激增。
于谨还给某个视频评论过“练错了别揠苗助长先练基础”,三周跳还没搞明白呢就在练4t,他都看不过去。
结果还被人家长用原账号给怼了,说“你就是看不得我孩子有出息这么快出难度”。
于谨:???
你出难度不就是想进国家队吗那最后不还是得我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